第八章东湖三

    第八章东湖三 (第2/3页)

了事件的经过,在邓国明的银桥公司野蛮不人道的行为背后,是那户李姓人家失去理智的贪婪。你说你不过是一套总建筑面积48平米的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破房子,东湖公司的面积补偿已经让步到1:2了,相当于在东湖翰林建成后一分不出白得一套100平的楼房,这样的条件竟然还不答应,竟然无耻地提出补偿三套楼房,那个该死的老太婆公然说要为三个子女每人捞一套。这怎么可以?把东湖公司当成摇钱树了还是慈善机构?

    这件事他理解罗少兴的态度。某种意义上,罗少兴正是为了公司的利益。工程挡在那里,眼看着旱季就过去了,隐蔽工程不能拖入雨季施工吧?采取些相对极端的措施也是不得已呀。

    曾经与私密的朋友探讨过一个问题,即富裕人群和贫困阶层谁更讲道德。答案是没有答案。各执一词,莫衷一是。讨论是在东湖读书会内展开的,读书会是照齐震的建议成立的,运作已有十余年了,正式的成员不过数十人,每次参与讨论的不超过二十人。当初齐震给他推荐了一本美国人写的《蓝血十杰》,那本书他真去认真读过。齐震钦慕美国产业界精英的生活方式,建议成立一个小范围的读书会,每半个月举行一次活动,程序一般是一个人介绍或主讲一本书,然后就此书展开讨论。唐一昆一般不主讲,他多是聆听。他承认这个沙龙有品位,一些地位相当的人坐在一起,喝点咖啡,品支雪茄,讨论文学艺术、产业发展方向或者国际国内局势,比常见的赌局饭局强得多。

    令唐一昆深思的是,对于阶层或阶级的存在并无不同意见,不管官方的解释如何,阶层确实存在,而且与三十年前完全不同了。比如这个读书会的成员,清一色的企业高管,或者是东湖实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或者是与东湖实业有着长期业务往来的私营企业主。他们承认同属一个阶层,其特点是大家关注的热点比较一致,对股市的走向判断,对行业发展的分析,对国内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研讨……绝少谈及其他。百姓们关注的粮价菜价房价,他们基本不谈及。这就是阶层的标志。但阶层存在是事实,关于道德的遵守是不是有着一致的标准却未能取得一致的意见,比如嘉平公司的蔡总就认为,道德的标准不应因阶层而有所不同,相反,所谓高收入高地位阶层更应模范遵守社会道德,为社会做出榜样。他列举了国外知名的形象正面的富豪,认为国内正是因为缺少那种对国家民族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企业家才导致了社会道德的沦丧。但更多的成员则认为道德是有区别的,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只要符合法律,就不应受到指责。富豪们创造财富理应享受财富带来的荣耀和快感,富豪的享受生活事实上给更多的人带来了机遇。

    唐一昆是东湖读书会的会长,那次他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蔡元浩请他发表观点时,他微笑着说自己对这个问题尚未得出结论。

    他不赞同蔡元浩近似圣人的态度,他不是圣人。但他也早已发现,所谓的追求享受其实是作茧自缚,并无真正的快乐。很久以前,他就发现存在于社会中的一个法则,即有得必有失,绝无例外。往小里说吧,你整日大鱼大肉地享受美食,在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