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游方道人

    第一章 游方道人 (第2/3页)

民们世代以种田打猎为生。

    杨姓是罗山村的宗姓,杨大力在族中排行第四,他父母早丧,年少时曾外出谋生,因为颇有一把力气,又因他常年进山打猎,练的一手好箭术,机缘巧合,被天策府一位将军看中,招入帐下,那一年他十八岁。

    之后,杨大力随那位将军南征北战,七年时间,他从一个掌旗小兵,升至仁勇校尉,身上疤痕不下百处,右脸上的疤痕便是与吐蕃人作战时留下的。

    后来,他厌倦了军旅生活,向那将军请辞回乡。将军赏赐他千贯钱财,钱财折算成五十两金叶子给他,准他回乡。

    回乡路上,恰巧遇见一个恶霸强纳刘英娘为妾,杨大力愤而出手,宰了那个恶霸,救出刘英娘。

    而后,杨大力才从刘英娘口中得知,刘英娘一家原是那恶霸家的佃户,一次那恶霸下乡收租,见刘英娘长的貌美,便起了歹心,他先对刘英娘的父母威逼利诱而不得,而后又用卑鄙手段将他们害死。正以为可以安心拥的美人归,大张旗鼓的接刘英娘入府,哪里想到半路杀出个杨大力,一刀结果了他罪恶的一生。

    无依无靠的刘英娘,跟随杨大力回了罗山村。两人相处许久,刘英娘被杨大力的品行吸引,两人渐生情愫,后来结为夫妇。杨大力能抱的美人归,自是不胜欢喜,风风光光的娶刘英娘过门,当真是羡煞村里的小伙。

    婚后,杨大力花钱置办了几亩良田,夫妻二人相敬如宾,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不久英娘便怀了杨安,原本也算十分美满的事情,但好景不长,杨安出生不久便得了一种怪病,一年下来,总是要在生死边缘折腾个四五回,杨大力花重金请了方圆百里有名望的神医,都无法根治。

    后来去荆州请了当地最有名的神医来,也只是开了个吊命的方子。那位神医倒确实有些本事,杨安每次发病,都能以他那个药方险险度过,只是方子里有几味药材颇为名贵,价格不低。

    将军赏赐给杨大力回乡的金叶子,原本够一个五口之家舒舒服服的过活十几年,但在他这个三口之家,却只坚持了三年时间,便花了个干净,仅有的几亩良田也已经变卖。

    两年前的九月初,杨安再度发病,这一次比以前都严重了许多,之前的药喝了也不再起作用。村里的人都以为杨安再也挺不过这一关了,杨大力自己也这样认为,英娘守在杨安的床前失声痛哭,他也只能坐在院子里暗自流泪,责怪自己没用。

    这时,村正来到他们家,村正是杨大力的族叔,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名叫杨德福,他同时也是罗山村杨氏一族的族长。杨德福进院子的时候,身后还跟着个白胡子老道士,那老道士一派道骨仙风,须发雪白,脸色却十分红润,少有皱纹。他身材中等,腰背挺直,不似一般老者那么瘦骨嶙峋,他背上还背着个书箧,风尘仆仆的样子,似乎走了很远的路。

    杨德福看到杨大力一脸憔悴,两眼空洞无神,只觉得好好的一条汉子,落得这幅模样,实在是造孽,叹息一声道:“老四,我身旁这位道长今日路过咱们村,他听说你们家小七得了怪病,特地进来看看,或许……或许他能救的小七也说不定呢。”

    小七指的就是杨安,因为他在族中排行第七,村里的长辈大多叫他小七。

    而这老道,本是一游方道人,路经村口,听到有人哭泣,便进村询问,得知杨安病重,便毛遂自荐而来。

    杨大力听了杨德福的话,如同溺水的人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般,急忙扑到那老道士面前,跪在地上“咚咚咚”的磕头道:“道长,我求求你,一定要救我儿子,我求求你,一定要救我儿子。只要你能救我儿子,我做牛做马报答你的恩德。”一时间磕的头破血流。

    那老道士急忙上前一步,托住杨大力右臂,左手轻轻一抬,看似绵绵无力,却有一股柔劲使杨大力无法抗拒的站起身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