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何为宁人,何为宁官。

    第六百一十七章 何为宁人,何为宁官。 (第3/3页)

他起身:“沈冷和孟长安在渤海国那边杀戮是狠了些,可不狠不行......朕听说,昨天你们几个在内阁商议了一下骂沈冷和孟长安的奏折怎么写,然后就跑到武工坊那边去催弓箭甲械的进度,方同轩已经一个月又五天没有回家了,衣服脏的让人心疼,困了就趴在那眯一会儿,醒了就继续干。”

    赖成知道这位方大人就是那位老都御史的儿子,被人打的那个。

    当初因为这件事,陛下把澹台袁术降一级罚俸三年责令思过,然后亲自见了见方同轩,方同轩不入仕不是因为没有才学,而是老都御史觉得自己一辈子得罪人太多,怕儿子入仕会被欺负,会被打压,索性让儿子做个私塾先生......陛下后来安排方同轩进户部做了个小吏,老都御史当夜和他儿子都喝多了酒,老都御史拉着儿子的手说,陛下爱才,你既然要做官了,那就别让陛下失望别丢了我的人,做官就要做个让陛下放心的也能托付重任的官。

    十几年过去了,方同轩已经是内阁次辅之一,依然不敢有丝毫懈怠。

    皇帝道:“联名书上有方同轩的名字,可他写完了奏折之后就跑去查看给边疆征战将士们的冬衣送走了没有,因为进度慢了些,他一口气办了十几个负责此事的官员,回来的路上吐了血,他吐血不只是因为气的,还是担心,是心疼,进了十月渤海国就天寒地冻,冬衣不送上去他怕将士们受冻。”

    赖成低着头,没有说话。

    皇帝长长的吐出一口气:“朕知道你们的心思,你们害怕朕重武轻文,朕说过,一碗水端不平就会洒出来,扁担挑不好就会一头往下坠,朕是端水的人,朕也是挑担的人,端着的水是大宁的湖海大河,挑着担子是大宁的万里江山,这加起来,就是大宁的黎民百姓。”

    皇帝停顿了一下:“朕不糊涂。”

    赖成跪下来:“臣,谢陛下。”

    皇帝伸手把赖成扶起来:“朕已经让御医去看过方同轩了,朕跟他说,再不回家好好睡一觉朕就罢了他的官,再到老御史的墓前去评理,你也一样,你已经二十一天没有回过家,今天就回家去看看。”

    赖成嗯了一声:“臣领旨,臣回去。”

    皇帝点了点头:“去吧。”

    赖成拜了拜,出了肆茅斋之后就深吸一口气,揉了揉眼睛,活动了一下双臂,觉得九月的长安城真是让人舒服,秋高气爽。

    出御园上马车,车夫问大人咱们去哪儿?

    赖成沉默了片刻,吩咐了一声回内阁。

    大宁这么大啊,大宁这么强啊,因为有他们。

    皇帝坐在肆茅斋里看着窗外湛蓝湛蓝的天空,看着天空上慢慢飘走的云沉默了好久。

    九月十九,捷报再传。

    沈冷和孟长安已经会师,兵围渤海都城。

    也许当消息传到长安城的时候,那两个被皇帝寄予厚望的年轻人已经攻破了渤海国的都城,把那位号称将来要打破长安让大宁皇帝跪在他脚下的渤海王从宝座上揪了下来。

    大宁的儿郎啊,专治各种吹牛逼。

    往死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