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初闻朝政(二)

    第六章 初闻朝政(二) (第2/3页)

件事,还是早已经商定好了的,也太浪费精神了。”现在咸丰不只是头上有黑线了,更是滴汗了。他转念一想,想起昨天看过的凑折来。记得有些凑折说黄河,淮河一线出现的洪水灾害。他知道在这非常时期,天灾便是便是动乱的源头。

    想起后世历史上说的捻军再跟洪灾联系起,也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说不定捻军起义就是这次洪灾才起的。其实咸丰想的没有错。在另一个时空里,咸丰二年,朝政腐败,土地兼并严重。一些没有土地的农民便流离失所,饱受痛苦。更兼离卦教唆使,又正好赶上这次大洪灾才有了这次长达几近二十几年,祸延几个省的动乱的。

    虽然洪灾并是动乱的唯一因素,但是正因为洪水造成的灾害加剧了百姓的痛苦,才由刚刚起义时的几万起义部队剧增至数十万之众。可谓是动乱的根本因素。想及此处,咸丰不禁扫视了一下百官道:“前有翰林学士翁同胥上凑言及黄河及两淮流域发生百年难遇之大洪灾。不知可有此事。”

    “正有此事。两淮及黄河一带,灾情严重,逃难百姓难已计数。还请我皇早作打算,以避不测。”听咸丰说到洪灾,左边百官之中颤颤微微地走出一个白发白须的官员来。咸丰打量着此人怕有七十多了吧。感叹不已,都这个年纪了还不退休,实在是神奇之至。要不是他对百姓疾苦还算上心,算得上是一个好官的份上,咸丰真打算让他告老还乡算了。

    咸丰之所以对这件事如此上心,实是他知道比起太平天国来,捻军的危害更大。因为河南、山东百姓多有养马,所以捻军多为骑兵加步兵配合作战,且流动性很大,很难掌他们的动向。而且捻军虽为许多流民组成,但捻军的领导者却是八卦教众,这些人多是一些土匪加流氓再加小混混出身的,根本不像太平军从农民出身,对百姓多少还有些同情爱惜。

    可以说捻军的一些陪队的心理已经到了变态的程度,他们往在抢劫完一村子的时常将一些老弱妇儒杀害然后再裹协青状,逼迫他们加入队伍。这样的一起支起义队伍与说是起义,倒不如说是强盗还付合些。正因为咸丰知道这些,他才决心坚决不能让这样一支强盗“起义军”状大起来。

    在他想来,既然已经打定主意用太平天国运动这次机会来整合朝庭与地方,就不能再有这样一支强盗队伍再来祸乱中国的中原腹地了。中国百姓的苦难已经够多了,不能再多了。见到翁同胥出班上凑这件事,咸丰不禁正色道:“洪灾已有几日了。”

    “启凑皇上,微臣的折子是两日前呈上去的,加上地方上报到朝庭的时间快怕是有五六天了。”翁同胥慢慢道。

    相比翁同胥的缓慢,咸丰心里却是急得直上火。五六天了,虽然只有五六天,可是这几天里能发生的大事太多了。如此大流域的洪灾,受灾的难民必定不在少数。那逃往他地的人也必定多不胜数。难民一多了,治安哪里能好的了。

    看如今还没有凑报上来,应该是还没有发生大事。同时咸丰心里也在祈求老天最好是不要发生大事,能多给自一点时间来布置。要是灾民涌入没有受灾的地方,再经有心一挑拨那后结果不堪设想。当下也不想太多就急急道:“传朕旨意,免除,河南,山东,淮北三地的三年钱粮,另令各未受灾州府,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再令州府官兵择地搭建简易房舍以为收留灾民之用。还有即着国库拨银振灾。”

    咸丰明白,防范难民动乱的最好办法就是集中起来管理了。这样的住所,有了粮食,能被挑唆起来动起的机人就会大大减少了。

    咸丰不知道,他这一道旨意让翁同胥激动不已。他本是安徵人,老家同样也受了灾害,全家早几日便动来北京投靠他了。所以翁同胥对洪灾所造成的危害是最明白不过的了。如今咸丰一道旨意下去,无意于挽救了何止数十万条生命,叫他如何不激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