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肃顺的决择

    第七章 肃顺的决择 (第2/3页)

 “嗯!”咸丰点了点头,“如今天南方发贼未灭,而黄河,两淮之地又突发洪灾。朕实怕有心人见有机可趁,挑拨灾民,效发贼洪透全一般为祸我大清。此事不可不防啊!”

    肃顺心里想了想,觉得咸丰所虑实是有道理,暗自也点了点头,于是附和道:“皇上所虑极是。”

    “因此朕今日才会拨内帑银两以救灾民于水火。只是朕竞然不知道我大清国库竟然如此拮据,心里实是有愧列祖列宗啊。”咸丰看了看肃顺,忧心道。他实在是心忧不已,如今大清国库竟然真的只有不到一百万两的库存,那他想要练的新军从哪里来啊。

    肃顺不知道咸丰心里还有这层意思,见咸丰这样说,哪里还敢怠慢,忙离坐而起,扑倒在地口称死罪,嘴里还大声道:“是奴才们没有为皇上办好差使,累皇上心忧实是奴才们罪该万死。”所谓主忧臣溽,主溽臣死。满族虽然来自草原游牧民族,但是在二百多年的汉文化洗礼中,这草原上的民族也早已被潜移默化了。如今咸丰如此忧心,让肃顺心里实在是感到一种耻辱感。

    咸丰见肃顺如此紧张,不禁长叹了口气,摆摆手,慢慢道轻轻道:“起来吧,怎么好好的,说着说着就跪下了呢。爱卿不必如此。朕自己的所作所为,朕自己知道与你等无关。爱卿不必如此。”顿了一顿,见肃顺回到坐位上才继续道,“如今南方发贼为祸,而北地又起大灾。因此朕拨内帑一百万两救济灾民,只是这大清的官员啊,我不说你也知道。”

    咸丰见肃顺又下跪,忙摆了摆手才又道,“你是朕倚重之人,不必顾虑这么多。朕有要事要交由你去办朕才放心。”

    肃顺见咸丰如此说,顿生一股士为知己都死的感觉来。也觉得自己和咸丰之间的关系拉近了不少,仿佛此时在御书房内商谈的不是君臣,而是彼此相交多年,知根知底的好友了。忙对咸丰拱手,哽咽道:“奴才何德何能,竟得万岁爷如此器重。万岁爷但有所吩咐,奴才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以当皇恩!”

    咸丰对肃顺的表现很满意,于是点了点头道:“朕这一百万两银子,明日就交由你送去河南等地振灾。另你到了河南之后,朕令你全权负责振灾事宜,再赐你金牌令箭,可先斩后凑。但你要记住这一百万两银子,到你手上是一百万两,到了河南等地也要一百万两。一个子儿也不能少。若有谁从中克扣,杀!”

    咸丰双眼直视着肃顺,顿是屋里的温度都在直线下降,肃顺不得不略低了低头。咸丰又道:“灾民数以万计,朕虽下旨开仓救济难民,恐难以为计,地方上粮食必然紧张。如有奸商敢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者,杀!切记!切记!另大灾之后必有大疫,你到了之后当招集郎中,仔细防备。好了,没有其它事了,你先退下吧。”

    肃顺忙站起身,抹了抹头上的细汗,告退而去。直到现在,肃顺只要一想起咸丰那双精光闪闪的眼睛,心里就会升起一股寒意来。在肃顺想来,皇上如今是发了狠心了,自己哪里还敢怠慢,再去逗鸟,听书。

    “万岁爷越发的有明君风范了。”肃顺在轿内长叹了一口气。咸丰的脾气他是最了解的了。如今肃顺却从心里升起一股无力感来。封建时代,在朝庭里当任官职的,有几个不是摸着皇上的心思办事,只有这样办事才让皇上高兴,肃顺自然也是不例外的。

    只是如今,咸丰的心思,肃顺是越来越猜不透了,这能让肃顺心里感到焦虑吗?他虽然是咸丰倚重的臣子之一,可是保不住哪天,自己一个不好,让皇上不高兴了,这丢官事小,小命保不保得住还有是个事儿呢。

    “这差使得小心着办了,不但要办好,还要办得漂亮皇上才会高兴!”肃顺喃喃自语道。在他想来,如今咸丰下了狠心,那肯定是不容有失的了。只是如今咸丰开始有了一代帝王的架势,虽然对于大清来说是好,但对他肃顺来说却是个两难的先择。

    是继续过他的逗鸟听书的自在生活呢,还是做一个能臣。想到这里,肃顺心底里不由一阵激动。他肃顺曾经也是有过一番报复的,只是时至今日,眼见得满朝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