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肃顺振灾(一)

    第八章 肃顺振灾(一) (第2/3页)

封城快速而去。官道上,群官见肃顺走了,遥遥揖了一会,也各自上了车轿随肃顺的队伍后面而去。

    开封,这座历史悠久的繁华之城,此刻城外,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简易屋棚搭满了开封城的北门之外。无以计数的来自各地的灾民聚集在这里,来来往往,喧闹开比,与开封城里的繁相比,这里却是形成了别样的热闹。灾民有的正在将自已分到的简易屋棚进行修善,有的在整理物件,算计着自己这次逃出来时救出了多少家什。

    虽然住得简单了点,但比起当初刚刚逃出来时风餐露宿,提心掉胆的情况相比,还是要好上很多了,至少有了息脚的地方可以勉强称之为家,而且官府也每天都有希粥发放,不必再挨饿了。灾民们心里多少也安定了不少,不再像起先时候那样惶惶不可终日,终于开始井井有样的作息起来。虽然平时因为人多了难免会发生一些磨擦,更有些原本本是无赖之人混迹在里面做些偷鸡摸狗的勾当,但好在官府派了官兵维持治安,严罚过几次后便好了很多。

    这多亏了咸丰皇帝下的旨意,不然城里的那些个官老爷哪有这些闲功夫管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对他们来说,每天给这些灾民一些稀粥救济他们已经是自己天大的恩德了。

    此时还没有到午时,官府还没有开始发放稀粥。难民们被官府从各处收容来这开封城外已经有几天了,一些家里实在困难的汉子们已经开始去城里找活干,以维持一家的用度了。虽然有官府救济,但逃难时也没有带出什么东西来,总有些东西要买的。而且每天只是那一碗清汤似的稀粥也不够的。那些留下来的老弱妇儒便没事的洗洗衣物,有孩子的在带孩子,倒也是一派温馨的场面。

    肃顺来到城外时,从车里探出头来看了看,见到这种场景,不禁心里安定了不少。他其实也怕有人借着这次机从中作梗,大做文章,所以才急急从北京赶来。看来,皇上的圣旨下得还是有意义的,起码人心里安定下来了,再有人趁机做乱,机会也不会是很多了。肃顺心里不禁点了点头。

    进得城来,景像却是另一番样子了。人来人往的,虽然不如平时繁华了,但人人脸上看不到慌乱的样子,这让肃顺心里又放心不少。洪灾已经发生十几日了,但开封城里受景响不是很大说明这次灾情已经受到控制了。

    肃顺一路观察一路思索着,马车不时便来到了开封府衙前。河南一众大小官员早已经在路上越过了肃顺的队伍,列队在府衙前等候了,见到肃顺到来,自然又是一番见礼,恭维。肃顺对着这群“复读机”没有多少客套,大步地进了府衙正堂。

    “中堂大人,大人一路劳苦,我等已在后堂备下酒菜为大人接风洗尘,还请大人赏光。”待到肃顺在堂上坐定后,开封知府吴景之上前一步讪讪地说道。底下的一群官员们自然又是一阵附和了。

    他们都是官场老油条了,虽然听说咸丰派了军机中堂肃顺下来督办振灾之事,但在他们心里一致认为这只不过是个形式罢了,只要把肃顺招待好了,那什么事都好说了。说到底,对于这些当官的来说,这河南山东之地紧靠黄河,每年都是有的。

    而相对于平民百姓们的苦难来说,这些当官的却是高兴异常。因为每当黄河发大水,朝庭必然是要下诏安抚民心的,振灾当然也是少不了的。这却正好中了他们的下怀,好从中大捞油水。

    “混帐!”肃顺见吴景之如此说,不由沉下脸来斥道,“如今洪灾当前,你等不思尽心竭力安抚灾民,却花费银两在这酒席之上,该当何罪?当今圣上,心忧难民,见国库空虚竞发内帑之银振灾。你等却如费捕张,如何对得起皇上,如何对得起城外的百姓?”

    肃顺一番言辞,说得众人哑口无言,不由齐齐跪下,口称死罪。肃顺见目的达到,嘴里“哼”了一声道:“既有如此休余财,何不舍与灾民来得实际?”肃顺说完,双眼精光四射地盯着下面的群官们,精光之中似带着一丝狡黠。

    “呃,这个。。。!”众官员一时不知道肃顺心里想的是什么,一时无言以对。肃顺来的路上早已经想好对策,咸所拨之银只够一地这用,要想将灾情顺顺利利地平抚下去,这少掉的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