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发展之计

    第三十八章 发展之计 (第2/3页)

古流芳。这前面一个心望倒还好,那后面一个就不是一般的人能得到。因此四人听说只要能得到这金龙勋章便上被载入史策无不激动万分。而早已知道自己能得到这样机会的肃顺见咸丰亲手将勋章别在自己胸前,顿时泪流满面地跪了下来。

    “爱卿请起,爱卿的功劳当此银质勋章,是当之无愧。爱卿对大清百姓的恩惠将来百姓自会知道,就是不授这勋章,爱卿的名字亦能流芳百世了。”咸丰微笑着托起感激涕淋的肃顺道。看了一下其他三位眼神中也充满着对金龙勋章的企盼,回到坐位上。

    “恭王再谈谈总理衙门的事情吧。”咸丰将询问的目光投向了奕忻,将众人的眼光众勋章上拉了回来。

    “咳,回皇上,奴才这几个月来还没有收到几个前来投效的人才,想是告示发到各地还要一段时间。不过奴才这阵子招了些洋人,他们都在在西洋教授过西洋科学的人才,奴才以为我大清要想赶超洋,必先习洋人之技,因此奴想在大清兴办新学,让洋人先生教授西洋科学。不知道皇上的意思。。。?”奕忻沉吟了一下,办新学是奕忻自作的主张,并没有提前通知咸丰。在大清,人人都以孔孟门人为荣,视西洋玩意为奇淫巧技,他实在是怕咸丰会责怪他不务正务。

    “哦,恭王此话当真。”听了奕忻的话,咸丰的眼中早已冒着精光。要兴办的新式的学堂是咸丰早已想到的,只是现在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他一时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没想到这奕忻却早已又想在了自己的前头。这下好了,只要自己对奕忻稍加提点,这新学就能水落石出了,这怎叫咸丰不激动。

    “要是皇上以为不妥,奴才。。。”摸不清咸丰的想法,奕忻忙想将自己的想掩盖。不想咸丰不等他把话说完就跳了起来。

    “妥当,恭王此举正合朕之心意。新学不但要办,还要大办特办。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恭王此举实在为我大清又办了一件大好事,立了一大功啊。图先快,再去取一枚银质金龙勋章来,朕要授予恭王。哈哈。。。”咸丰兴高采烈地吩咐了图一句,看着图先又下去了,咸丰忙又对奕忻道,“恭王的新学只管去办,有什么困难朕都帮你解决,不必担心。恭王真不愧是我大清干臣,师夷长技以制夷方是正道。”

    “谢皇上隆恩!”得到了咸丰的赞同,又得到了那代表荣誉的勋章,奕忻激动地跪着谢恩。

    有两位得了勋章了,其他两们心里也动了起来,可是皇帝没说给自己,自己也不好意思要啊。特别是僧格林沁,他在军中每天除的训练就是到讲武堂上课,根本没做什么事,这没办什么差使,自然觉得这勋章自己是没份了,在心里一思量,不行得向皇上招份差使干干,也好让自己将来的名在写进史策里。

    “皇上,如今武卫军三个师已经训练的差不多了,装备也齐全了,什么时候才让奴们上战场上敌呀?”僧格林沁不等咸丰问自己,就忙着把事情抖出来了。渴望着咸丰能马上让自己上战场杀敌建功,名垂青史。

    “呵呵,僧王急了。哈哈,放心,现在大清内忧外患,有的是让僧王为国立功的机会。”看着僧格林沁一副心急火燎的样子,咸丰心里暗笑不已。这荣誉的魔力果然不同凡想。

    等将银质勋章授予奕忻之后,咸丰又将一枚铜质的勋章奖给了祁隽藻这位一直为劝减新政奔波的汉臣,慰劳他这向个月的辛苦。这更让没有得到勋章的僧格林沁坐不住了。可是咸丰却不等他再次发话,将话题引到了发展大计之上。

    “俗语说的好,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如今旧岁刚去,新春即来。是该为新的一年打算了。不知有何以教朕?”

    “皇上,臣以为现在新政虽得以实施,但不齐日后会有人暗中作梗,对朝廷依然阳奉阴违。臣以为当派得力之人士下放各地监督新政施行之情况,或一二年,待新政真正深入民心之后,民心所向自然水到渠成。”刚刚得了一枚铜质勋章,祁隽藻引时正是意气风发之时,见咸丰发头号忙第一个起身献计。

    “嗯,祁爱卿所言甚是。这事就交由爱卿去办好了。从朝里选出正直清廉之人由祁爱卿安排到各地,再由百姓推选当地有威望得人心之人协助,共同监督新政的施行。”咸丰点了点头道。

    “臣遵旨!”得到咸丰的肯定,祁隽藻志得意满的坐了下来。

    “肃爱卿,明天还回山东继续整顿三地军务,如今发贼洪秀全正士气高涨,而三地人心初定,保不住有人会趁机扇动不知情的百姓作乱。爱卿务必要谨慎小心,万不可大意。”咸丰看着肃顺道。

    “奴才定不负皇上所望,尽心办差。”肃顺起身回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