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决断

    第一三一章:决断 (第3/3页)

此人一不贪财,二不好色,不像柳伯庵那么容易对付,也许惟有用情理才能说动他。

    谋反所面临的重重难题,非大智大勇之人不能应对,陶慎言自认自己正是这样一种人。可是这种大事绝非一个人就能干下来,还需要有帮手,无论是文还是武,都需要能独当一面。既然已经开始,便再没有回头路,只能走下去,要么是改朝换代、功成名就,要么是一败涂地、满门抄斩。这几个月来,越是对一些所谓的重臣失望,便越能感到人才的重要。从几个月前对高庸涵的拉拢,到现在对他的极度欣赏,陶慎言其实已经不觉间,将高庸涵视作了不可或缺的助力。然而,这些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这一点连碧影都看出来了。

    “要是高庸涵仍旧拒绝,难道真的要杀了他不成?”想到这里,陶慎言嘴里泛出一股苦涩,心乱如麻。猛地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目光中流露出一丝狠辣:“也罢,无毒不丈夫,要是他仍不识时务,那就只有将他灭口了!”

    终于做出了决断,陶慎言只觉得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接连又喝了两口酒,转念想起了陶敦方的一个建议。对于陶敦方、陶士安父子的不成器,陶慎言早就十分清楚,要不是看在死去的兄长面上,早就把他们锁在宁越山庄了。当有了谋反这个想法之后,陶慎言反而一改常态,对于这父子二人的种种过分举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么做其实大有深意,因为这样一来,虽然于陶氏的声誉有些影响,但是对于暗中图谋却大有好处,不容易引人注意。

    陶敦方虽然贪财好色,喜欢耍一些手段,脑子却十分灵活,没多长时间便察觉到陶慎言似有他意。陶慎言见被侄儿识破,索性分给他一些事情,倒也做的中规中矩。不过由于和高庸涵有宿怨,陶敦方一直明里暗里反对陶慎言的这一作法,甚至提出了一个新颖的建议:适当的时候,可以接触历山,设法与之联手对付叶厚聪!

    历山自接任东陵王以来,做的有声有色,其治下的东陵道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华,而他也在东陵王的宝座日益安稳,宛然已是一方诸侯。陶敦方之所以想到这一点,最大的原因倒不是看中历山的实力,而是因为有传闻说,历山是以凤羽族究意堂做靠山,出卖了叶帆和高庸涵之后,才坐稳王位的。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道理陶敦方当然非常清楚,所以才在高庸涵初次回绝之后,相机进言。

    然而陶敦方无论是胸襟还是眼光,都差得太多,听到高庸涵的死讯后,便再也没有提及这话。倒是陶慎言曾仔细想了想,这并非没有可能,如果能得到历山相助,也不失为一条事半功倍的路子。只是历山对于陶氏的试探,始终顾左右而言他,不愿涉及关键的内容,陶慎言见路数不对,转而以商会的名义与之合作,这一次历山倒没有拒绝,而是在东陵道治下为陶氏大开方便之门。

    陶慎言几经思量,反复权衡,定下了一条计策。为了陶氏大业能成,准备再做最后一次努力,使出浑身解数也要说服高庸涵;如若不成,为了陶氏一门上下数百口的性命,断不能容知道自己太多隐秘的高庸涵再活下去!

    等到深夜,碧影终于回来,刚一进房间便笑道:“宗主,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语气中是掩饰不住的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