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危局之变

    第一章 危局之变 (第2/3页)

进行实战,经过战争的兵士多了杀气,以后定然有用。至于吴国战事,我汉国与太苍皇甫世家素来有贸易,汉王与皇甫冉也甚熟识,可给皇甫冉修书一封,陈明利害,到那时太苍与吴国互成犄角,遥相配合,熊人必然忌惮,不敢大肆进攻,如此一来,这场战争定然旷日持久,可为云泽赢得宝贵时间。至于狼人部落,诸夏不会置之不理,汉王又与东冶王有约定,可在东冶征兵五万,汉国在发兵十万前往东冶驻守,到那时用东冶的粮草养我汉国士兵,岂不美哉?”

    牛铜看了看申无心,瓮声瓮气地说道:“申丞相办法倒是不错,如此一来我汉国岂不是就剩下十万士兵了?”

    秦雄笑了笑:“牛将军,既然就剩下十万,我何不再征兵二十万呢?”

    朝堂之上议论纷纷,看来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一番议论下来也就柳暗花明了。秦雄大喜,让大臣们继续献计献策,众人集思广益,又弄出许多办法,当然是皆大欢喜。

    散朝以后,秦雄立刻修书一封给皇甫冉,陈明利害关系,若是吴国亡了,帝国也没什么好处,不如大家互相配合一下,把熊人的战线拉长一点,慢慢耗它。

    当然有些事情想的很美好,但真正到了实施中会有很大的问题。比如南平,各诸侯国都派了大军前往,这二十多万大军总要有个人统一指挥,可将领们谁都不服谁,而且各国都想让别人上阵杀敌,自己保存实力。如此一来就弄出很多不愉快。

    天启七年十二月,秦雄派遣王彻、屠狼客两人带领四万兵士,会同诸夏原有的一万兵士前往南平。牛铜和触容带领五万兵士前往吴国。另外经过东冶王的同意,汉国在东冶征兵五万,另外派遣汉国五万士兵前往东冶驻守。本来是想派十万的,东冶王觉得没必要,所以只派遣了五万。田横到了东冶,发现这里想当兵的人并不少,于是私自扩招,这样一来从东冶征的兵士达到了八万。

    与此同时,汉国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征兵,征兵人数二十万。如此一来,加上东冶八万兵士,汉国总兵力即将达到五十八万。

    其他诸侯国也没闲着,纷纷扩充兵力,诸夏征兵更加恐怖,因为诸夏有一千多万百姓,所以征兵更多,总兵力达到了八十万,远超汉国。

    烽烟四起,乱世中最好做的买卖就是兵器、马匹。东冶几乎动用了全国之力疯狂生产兵器,各国也厉兵秣马各自施展本领,制造铠甲兵器。

    秦雄也没闲着,经过十数日的苦思冥想,设计出了这个时代最先进的一个炼铁厂。

    东冶国是举世闻名的冶炼大国,但东冶的冶炼技术相对秦雄掌握的知识来说还是很低级的。用木材或黑土(煤)把矿石融化,浇铸成兵器,然后经过铁匠的锻打制作出兵器或铁具。一个百人的作坊,一天能生产的钢铁也不过数百斤,而且铁器的质量决定于工匠的水平,对量产是个很大的制约。秦雄决定运用后世的办法,先把煤炭烧成焦炭,然后铁矿石和焦炭混在一起燃烧,这样铁中就会有大量的碳元素,如果控制的好,可以直接出钢。最关键的秦雄抛弃了小规模作坊,直接沿用后世大规模炼铁的生产方法,实行工人四班倒制度,流水线全天候作业。

    他首先画出图纸,让木匠和铁匠一起努力,做出长达上百米的铁轨,然后再制作出大号铁轮钢包车,靠牛马拉动钢包车运动,一只钢包一次性可运送铁水十几吨(当今的炼钢厂钢包可承载铁水二百到三百吨,不要认为十几吨很多,其实十几吨铁并不多),然后流水线浇铸。秦雄还知道,在铁水中添加铝或铜、钨等稀有金属可以生产不同凭品种的钢,只是这个世界还提炼不出铝和钨,只能让工匠们不断的研究,改进产品质量。现在唯一的难处就是铁矿的开采和运输,要知道生产不是问题,关键原材料没那么多。

    秦雄下一步还准备利用水利制作传送带,那样钢铁的生产就不在拘泥于浇铸,可以大批量生产钢材,然后再加工。

    汉国的工程全面停建,工部从工程兵里面挑选了两万精明能干善于思考的年轻人,组建了帝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兵工厂。西门无伤带着自己的儿子、徒弟也在夜以继日的研究、试验。

    临近春节,外面的雪还没化完,王宫里宽大的房子格外寒冷,弄两个炭火盆都不管用。但这阻止不了王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