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南平局势

    第五章 南平局势 (第2/3页)

发出一阵呼喊:汉王威武,汉王威武。

    这场比赛其实是秦雄输了,在对决中秦雄的速度明显比百里蛟慢上一拍,开始还能勉强应付,时间越长越感觉到吃力。最后只能无奈放弃。而百里蛟也是聪明人,当着那么多人给汉王难堪,自己以后也就别在汉国混了。

    至此、天启八年的科考全部结束,文科考生入取二百人,武考入选四百人。那些通过第一轮考试但没通过第二轮的考生也被朝廷吸纳,安排了比较低级的职位。

    科考一结束,汉国就成立翰林院、太学院、和军武院。翰林院的主要任务是编纂史书,整理从民间和各诸侯国搜集来的各种图书,然后刊印,收藏,以备国家制定国策之咨询。

    太学院则是搜集、整理当今天土木、铁器、工商等各类技术知识,编纂成教科书,供天下学子学习。其实太学院就相当于后世的教科委组织,一方面为了教育,另外一方面也是一个科研院所,接纳吸收天下的能工巧匠。

    军武院相当于军事学院,培训军事人才,制定军队训练体系。

    文科中举的考生出去国策一科外,其他的全部填充到太学院和翰林院。而武考的考生则是全部进入军武院。秦雄特别看好刁储等人,准备在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以后委以重任。

    三大学院组建的同时,云泽还推行了几项重大的改革:一、汉国全面推行教育计划,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全国将建立一千所学堂,让所有五到十岁的孩子全部到学堂读书。二、推出专利制度,凡是百姓个人发明的新产品。新技术,只要上交给国家以推广,个人将获得所得利润的一成,持续五年。若是在本领域获得重大贡献的还有可能得到国家重奖,甚至封侯爵。三、从天启八年开始,国家金行可以对外贷款,但必须有实物抵押。

    汉国科举是帝国历史的一次重大突破,因为战乱频仍,所有科举制度对其他诸侯国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震动,但却让各诸侯国的学子和武士眼前一亮。这年头不是士族出身,没有名师推荐,想入朝为官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读书人大都要投靠到官宦人家做幕僚,或者在官府做记录,再就是替人写书信。武人的处境更差,最低级的看家护院,要目押镖送粮,那些高手不肯寄人篱下就只好去做刺客。汉国这种科考的选拔制度把所有人都摆在了一条水平线,这不能不让人心动。

    也正是从天启八年的科考开始,迁来云泽的已经不在流民,其中也增加了很多能人志士。

    如今的南平已经成了一个大军营,南平最东的三座城市:周地、平松、东州驻了二十多万大军,南平国君也是郁闷异常,好不容易把别人请了来,可西戎却又没了动作。二十万大军吃喝可全是南平提供,一天上千担粮食,猪、羊、牛更是不计其数,最要命的大军不能总吃这些东西,还要配上蔬菜,食盐。南平不是大国,一个月下来南平王都快哭了。

    有道是请神容易送神难,自己国家的兵士还好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