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闻歌一剑寒1

    第137章 闻歌一剑寒1 (第2/3页)

莫中计,替他人做嫁衣。可惜一切努力终究白费,李延之还是迈出这最后一步,木已成舟,为时已晚,唯一还能做的仅有保全他性命。

    所以顾不得傅敏告诫的眼色,连忙上前请罪:“皇上开恩!李延之乃臣好友,此人虽性情偏激却全是出于爱国之心,臣敢以性命担保他绝对不会犯下什么大逆不道之事!整件事完全是小人挑拨想借皇上的手除掉心腹大患,还请皇上三思!”

    这话似乎意有所指,多少让旁人听了不舒服,冷言讥讽道:“孔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李延之不过是一介草民,身份低微谁会借皇上之手除掉这么一个人?孔大人你这话可谓空口无凭!”

    “你们都给朕闭嘴!”盛帝冷喝制止,面色不善的环视一周,“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目光扫过孔正泰,再重新回到李延之身上,用劝慰的语气道:“朕再问一遍,此事究竟是不是你带的头?你可知私下聚众、妄谈国事,每一桩都足够你坐好几年的牢!你可要好好想清楚!”

    李延之却不领情,拱手道:“启禀皇上!此事的确是臣一人所为!想如今朝廷里官官相护,私相授受比比皆是,靠着裙带关系哪怕是胸无点墨也能身居要位,对同样寒窗苦读的人来说着实不公!天子犯法尚且与庶民同罪!盼望皇上一视同仁,惩处亢官佞臣,一改朝廷浊气还百姓清明世界。”

    话说的极好,但急功近利些,说白了就是好高骛远看不到眼前问题。这李延之才能虽在孔正泰、傅敏之上,可性情孤高难以驾驭,若是将这种人放在身边非但不会成为助力,反而事事碍手,这也是当初他弃之另选傅敏二人的原因。

    再者此人锋芒毕露不知收敛,就算改革势在必行也不是他能说三道四的。那些门阀百年基业并非一夕就能撼动,遑论时机未到,根基未稳,急着冒头逼盛帝改革势必被人作筏,以后再想推行改革反倒落人口实,困难重重,今日李延之却图一时的口舌之快,连累他人还不自知,实在有些可恶!

    盛帝心底漫过一丝可惜,不带任何同情,三言两语便定了此人罪行,将他以藐视王法、率众闹事为由流放发配,连孔正泰出言求情也厉声驳回,反命他回家自省,罚俸禄半年。

    口谕一出,但凡看不惯孔正泰的人心头暗爽,心想就算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又怎么样?既触碰逆鳞就别怪圣上下手无情!

    圣旨落下,京兆尹嘴角不经上勾,拱手盛赞皇上英明,只是因为他的出现一场雅兴全被扫光,这场寿宴再继续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就在盛帝刚准备开口宣布散席时,门外忽传来一声通报,瞬间将所有人的目光吸引了去。

    守门太监尖锐高喊一句——“卫王到!”

    连着禁足几日,卫王两颊下陷,颧骨高耸看上去有些精神不济,不过一双眸子却精光四射直视厅上主座,整个人如同走了偏锋的剑,华贵中带着些阴鸷。

    他上前几步,拱手行礼道:“臣弟参见皇兄!祝皇兄寿考绵鸿,长乐安康!”

    卫王的出现无异于又一块石头落入还未平静的湖水里,且不管他说的贺词合适与否,单看出现的时机就足够耐人寻味的。

    但看双方都揣着明白装糊涂,盛帝颔首笑道:“卫王有一阵子没进宫了,如今出现也赶着时候。”

    卫王唇瓣一勾,面露深意道:“臣弟年幼无知犯下许多过错,要不是皇兄宽宏大人有大量不计前嫌的话,臣弟哪还有今日?前日里皇弟脾气不佳冲撞了公主,今日特地寻来一个礼物献上,就当是做皇叔的赔礼,还请公主笑纳。”

    “皇弟好意朕替公主心领了,你是皇叔不必如此客套。”看来卫王是受宁文渊指点过的,不仅主动告罪还送沁儿礼物示好,以退为进果然是妙招!

    说完,盛帝示意安陆去将礼物接下,卫王却手臂一抬,反问道:“适才皇弟说得很清楚,这礼物是皇弟想当面送给公主的,莫非皇上连这点都不相信臣?觉得臣还有冒犯之意?”

    此话说得极有水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