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三段式射击

    第215章 三段式射击 (第2/3页)

精力也没有银子来组建真正的水军。

    西宁水军虽然无法与同时代的欧洲海军相比,但他们的对手,只是连水军尚未听说的蒙古人和藏民,在李自成的设想中,通过西宁水军,将西海东西两岸的驻守连接起来,必要的时候,水军也可以登录作战,万一战事不利,至少城内的士兵百姓可以乘船逃跑,对于马背上的蒙古人来说,西海就是他们永远迈不过的坎。

    按照这种设想,西海西南方向的防守,如果继续留在南川县,就显得过于保守了,距离东北岸的三角城也是太远,南川县就是原先的伏羌堡,乃是用来威慑当地百姓的,并没有驻守西海的功能。

    现在西宁军已经进入西海地区,防线必须西移,至少要推进到日月山口一带,扼守“唐蕃古道”,再向西海以南建几个烽火台,连接上西海,将来条件许可,还要在西海南岸筑城,与东北岸的三角城互为犄角。

    在西宁的北方,并没有明显的变化,秦大年的第三百户是唯一只有六个总旗的百户,他的主要任务,就是驻守北川县、威远县,对于大通河沿岸的蒙古人麦力干部,暂时采取守势,在无法彻底根除麦力干部的时候,最好不要惹他。

    就算能彻底剿灭麦力干部,还有蒙古察哈尔部的巴雅尔在后面等着,现在的麦力干部恰好是西宁军与巴雅尔之间的缓冲地带,在大明的边陲,各个蒙古人的部落就像是春天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在东南方向上,由于东面基本上是防御蒙古人的边墙,宋文的第七百户,主要防守任务还是分水岭以北的凉州卫。

    这样的布局,虽然三个方向都显得比较弱势,但西宁城内集中了第一、第二、第五、第六#四个百户,兵力超过两千士兵。

    李自成这也是迫不得已,第一第二百户是骑兵百户,主要是骑兵,不可能长期驻扎在某个方向而失去他们的机动性,在西宁这个中心地带,反而能发挥他们最大的优势,一旦某个方向出现险情,骑兵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赶去增援。

    马有水的第六百户,正在西宁城内操训步枪,现在差不多有八个总旗完成初步的射击训练,正进入关键时期,必须驻扎西宁,而周宾的第五百户,将是下一个全面操训步枪的百户,同样必须待在西宁。

    李自成将周宾部定为第二个操训步枪的百户,只要是因为周宾部在三角城经受过惨烈的战斗而不倒,从军官到士兵,都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升华,第五百户现在非常珍惜在这场战斗中闯出的名头。

    虽然招募了大量的新兵,但老兵的框架还在,大部分都被提拔为军官,因此军队的战斗力并不会因为大量的伤亡下严重下降,相反,士兵们的士气非常高昂。

    李自成不用担心这支军队会倒下,只要老兵尚在,军队的底气就在,他头疼的乃是没有足够的步枪让士兵们训练。

    马有水的第六百户,每日就与周宾的士兵在同一操训场受训,士兵的眼中,除了羡慕,还是羡慕,人家使用的是西宁步枪,而自己手中,还是传统的刀枪,实际上长枪这种长兵器都很少,绝大部分都是腰刀这类短兵刃。

    三角城战争中,周宾的属下就是因为缺少长兵器,从而在于蒙古人的战斗中吃了不少亏,第五百户虽然得到大规模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