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军制与辽东军第一阶段临时编制解释

    隋朝军制与辽东军第一阶段临时编制解释 (第2/3页)

其他军队相互为用,相互钳制,以便皇帝控制军队和维护全国统一。

    按府兵制,十人一伙10人,设伙长。五伙为一队50人,设一队副和一队正。

    两队为一旅100人,设旅帅。两旅为一团200人,设校尉。

    府兵自备武器铠甲及驮马,各平时除每年抽出大约三个月时间进行训练外,就是轮流担任入京番卫之责。

    而在战时,大隋军队将进行行军制度,重新调集兵马,重新编制。

    行军制度的兵员有四种来源,一即是抽调府兵。

    二兵募,不是临时召募的募兵制,而是一种义务者的兵制,不定时,不定人数,朝中根据需要,下派到各地方政府征召士兵的一种制度,他们同样也得自备装备。

    三就是番兵,番兵就是少数民族的武装,一般就是臣属于大隋的民族部落,在隋军战时派兵出战。如隋军曾经攻打契丹的时候,就征召了一部份突厥士兵。

    第四,就是骁果、健儿,这些是自愿兵,朝廷打仗,征召自愿军参战,而且得是身体强健、勇敢的壮汉。

    而行军,则有一套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制度,例如平时的军队基本上都是以鹰扬府分散在全国各地。

    而行军则是将四个来源的兵集中在一起,根据战争的需要征召士兵数量,调派大军。

    按战争的规模,出动士兵人数,及将领数量级别。

    如果是大战,则会派行军元帅或者行军大总管,下面辖总管若干,然后就是校尉再接着是队正,而不再有府兵编制中的旅帅一级,也不再有府一级。军队也不再是以鹰扬府为单位,而是以军为单位。

    每军两万人,其中分战兵及辎重兵,战兵一万四千人,辅兵六千人。战兵又分为战队、驻队。战队战斗时负责战斗冲锋,而驻队是押阵,只有在胜利时才会上去。

    所有的战兵,根据不同的类型分为步军和马军,步军又分为弩兵队,弓兵队,跳荡队,奇兵队。

    按隋末唐初兵法大家卫公李靖的做战排兵布阵记录,每战,他将每军分为七个部份,

    为中军、

    左虞候、

    右虞候、

    左厢两军、

    右厢两军。

    而所有的兵马以五十人为一队,两百至三百人为一营。

    “中军4000人,内取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