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大战之后

    第六十九章 大战之后 (第2/3页)

,本来负责防卫旅顺的步兵一部分被派去支援乃木希典,现在不是埋骨辽阳城下,就是成了二十八师的战俘。另一部分则在阻击战中被第四师击溃,结局也差不多。

    剩下的这几千人中能打的不多,根本没有自行突围的可能,只好天天蹲在旅顺的海边望眼欲穿的等着海军来救。

    被水雷营袭击后,日本海军对于自己的救援任务也是怨声载道,不乏有人抱怨陆军的马鹿们战力低下,拖累了海军。不但要在渤海湾里浪费宝贵的机器小时掩护这帮残兵,还要冒着国防军的重炮去解救他们。

    陆军方面对于现在的结局也很非常不满,很多人完全无法接受这样一场失败的结局。为什么帝国卧薪尝胆二十年,就换来这么一场惨败?什么时候帝国精锐的陆军连腐朽的华军都打不过了?

    更多的人联想起之前的战报,明明第一师团已经击破了驻防奉天的华军第三十一师,怎么辽阳城下又多出一支足以抗衡第一师团的部队来了?

    于是大山岩指挥不力,谎报军情的说法就突然之间冒了出来,很有一批大本营的中下级军官叫嚣着,要求撤换第二军的指挥官。

    这个想法倒是不错,问题是现在这个样子,哪个冤大头也不可能来顶这个缸。有资格替换大山岩的日军高层人人失声,生怕粘上这个包。

    除了撤换指挥官外,日本陆军还有另外一批人叫嚣把本来已经组织起来,准备在山东登陆的第三军送上旅顺,和华军决意死战。

    这么疯狂的想法也就是那些少壮派军官们能想得出来,日本国内一共就那么多兵,要是第三军再顶不住,是不是要全国总动员?日本国内的经济情况还能支撑下去吗?反正现在日本政府在欧美市场上兜售的国债已经无人问津,之前抢购了这种国债的人大多后悔不迭。

    乱成一团的除了日本人,还有各国派驻在共和国的外交人员,和捧红踏黑的投机商人们不同,外交官们在这场战争中看到的是一个远东大国的崛起,甚至还有另一个新兴国家衰落的开始。

    一向把维持远东局势稳定看成自己天然职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