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新任务

    第四十六章 新任务 (第2/3页)

御,所以曹峰很自然的摆出了一幅节节抵抗的架势。

    没想到甫一接触,他就发现这支日军的战斗力水平很差劲,尖兵被曹峰手下士兵打倒后,后面的日军士兵没有就地防御,试探敌情,反而一窝蜂的呐喊着冲了上来。

    从人数上来讲,这次遭遇战中,中日双方的比例大概是二比三的样子,国防军略处于下风。

    但是陆一师普遍装备的零一年式步枪的高射速弥补了这个差距,而日军密集的冲锋队型则给了陆一师发扬火力的便利条件,几乎转眼之间,日军密集的冲锋队形就被打出了一个个缺口。

    发现对方的战斗力不强后,曹峰果断改变了最初的计划,带领全连转入反击。

    日本人的战术素养不行,倒是挺有拼命精神。曹峰付出十几个人的伤亡,才击溃了这支部队,杀伤过半,还抓了不少俘虏。

    从俘虏嘴里,他问出了一些情报,然后就安排人送了回来。不过他没有吴晨的文笔,写不来详细的报告,干脆派人回来送信。

    原来此时朝鲜半岛上的日军虽然顶着一个朝鲜驻屯军的帽子,但是实际上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中之一是山县有友的第二师团,另一个则是乃木希典的朝鲜驻屯军主力。

    中日康子战争当中,第一师团在乃木希典的指挥下全军覆灭,大山岩被第四师围困在旅顺,最后放下武器被遣送回国。日本方面唯一的亮点就是山县有友指挥的鸭绿江一线战斗了。

    山县有友当时是朝鲜驻屯军的指挥官,手里几个杂牌的旅团,主力是第三师团的两个联队,比起黄有为的二十八师来,除了人数占优外,就再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东西了。

    但是他就是依靠着这些的一支部队,居然和二十八师打得有来有往,并且一度让黄有为关门打狗的战术失效。

    虽然因为攻势作战的关系,在这样战斗当中,日军的伤亡比二十八师大,但是如果不加上战役最后,因为接应乃木希典而牺牲的两个中队,山县有友所部的伤亡其实要远远小于同僚们。

    那一战后,大山岩一病不起,很快就呜呼了。山县有朋受命回国整顿第二师团,朝鲜驻屯军指挥官的位子就空了出来。

    按照道理来说,葬送了第一师团的乃木希典应该成为日军战败的主要责任人,而受到严重的处罚。没想到在陆军省里,居然很是有几位重量级的人物替他开脱,原因也很简单,此时陆军部和海军部正在互相指责,如果不保下乃木这个人头猪脑的家伙,那么很明显就坐实了陆军应该负起战败的责任。

    另一个不那么明显的原因是,乃木希典敢打敢拼的作风也的确有人欣赏,认为这才是日本陆军应该保持的传统。

    所以乃木希典这哥们居然躲过了一劫,被直接留在了朝鲜半岛上,接替山县有朋指挥朝鲜驻屯军。

    按照日本军制,军级单位指挥官的军衔应该是大将,但是乃木希典必须是败军之将,就算再怎么替他吹,大家也都心知肚明,所以在这个时候,谁也不愿意再给乃木希典升官,所以干脆大家装糊涂,就当没他这么回事,不得不说,这又是日本高层的一个特色。

    山县有朋在康子战争当中虽然打得有声有色,但是毕竟面对的是国防军精锐的第二十八师,一战下来,伤亡也不可避免,所以当他离开的时候,朝鲜驻屯军很多单位建制都不完整。

    乃木希典接手朝鲜驻屯军后,正赶上日本国内扩军,不但要补充损失惨重的第一和第二师团,还要再组建四个新师团,自然没有兵员来补充同样缺员严重的朝鲜驻屯军。

    一心雪耻的乃木希典当然也不会把希望都寄托在国内,干脆就在朝鲜境内招起兵来,朝鲜兵战斗力不行,但是胜在肯卖力气,所以大多担任地方守备部队和物资催缴部队,后者是日本官方的说法,通俗一点来说,那就是抢劫大队。吴晨打掉的那个小队和曹峰遭遇的这个中队就是朝鲜驻屯军当中的一支朝鲜人部队。

    相对于谨慎的日本兵,完全由朝鲜兵组成的这支部队在听说太平道有华军活动后,第一个想到的居然是有好处可以捞。所以立刻就赶了过来,然后一头撞在陆一师的枪口上,也算是勤劳王事了。

    曹峰得到需要的情报后,立刻带领士兵继续向南挺进。朝鲜驻屯军的主力驻扎在汉城一线,离太平道有数百公里的路,如果这一带的驻军都是朝鲜部队这种水平,他有信心将防御纵深扩展到上百公里,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后面的支援能不能跟得上来。

    实际上不用曹峰说,吴畏就已经派人去接应他了,在他看来吴晨主动出击的原则是正确的,但是方向反了,既然朝鲜战役的原则是打北拒南,那么无论北面的日军会不会扑上来,都没有区别。

    但是南面的日军就不同了,吴畏需要有足够的纵深来抵消日军的数量优势。

    天亮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