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章 太公六韬

    第014章 太公六韬 (第2/3页)

下也”,视农、工、商为三宝,曰:“三宝完则国安”,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初步认识到了矛盾的对立和转化,曰“夫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而在用兵方面更是提出奇正变化、因势利导、围城打援等战略思想。在商周时期便出现了一套如此完整的兵书,被后世誉为是兵家权谋始祖,如此奇书难怪田丰会对其心驰神往。(以上是自己对六韬的一点心得,对后面的发展影响不大,可以略过。)

    不过吕布在《六韬》中也发现一些疑点和矛盾。传说周文王推演出六十四卦,可是《文师》中,一个名叫史编的人为文王卜卦,让文王去渭阳(渭水北岸)寻贤。首先,文王善易,却要别人为其占卜,这是为何;其次,史编是什么人,文王为何如此相信此人,不怕是陷阱吗;文王按照史编所言去渭阳寻贤,果真找到了稳坐钓鱼的太公吕尚,是天命还是人为?

    继续往后看,《盈虚》中太公曰:“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而在《上贤》中将巫蛊、方术、预言列为“七害”。更有甚者,武王伐纣,问卦于太庙,太公踩碎龟甲,大声疾呼:“吊民伐罪,天下大道!当为则为,当不为则不为,何祈于一方朽物。”由此种种可见,太公不信天命,不信鬼神,可是这样的太公却是因为一个卦而和文王相遇,因为此卦才有机会一展所学治国平天下,这点有些耐人寻味了。想到这里,吕布突然发现自己是因为高顺师傅的谶言才改道西行,而老者似乎知道他会来到五台山与高顺相遇,此时给他《六韬》是单纯的传授吕布兵法,还是有更深层次的暗示?吕布不禁想到是应该笃信天命,还是应该像太公那样相信人定胜天?吕布摇了摇头,觉得自己可能想太多了。

    吕布改变思路继续想到:从高顺的叙述中推断老者六年前处世态度突然转变,从避世转变为出世,并紧迫的谋划着什么,积极地培植实力,但似乎又要将自己培养了五年的徒弟归于自己的名下,咄咄怪事,道自己已经在他的谋划之中了?吕布越想越觉得胆寒,自己可能已经被卷入了一个巨大的暗流,不行,吕布觉得必须得找到那个老家伙问个明白。吕布抬头准备问高顺知不知道关于他师傅的下落时看见他已经趴在几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