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生财之道

    第二十六章 生财之道 (第2/3页)

若是文人画了画,想不想别人赏识呢?”赵佶追问。

    “那是当然,若无人赏识,如明珠暗投,作者也会了了无趣”苏轼答道。

    “那如何体现画作的价值呢?”赵佶又问。

    “当然是名家点评,众人称赞自然价值就高。”苏轼迷惑的说。

    赵佶一笑,说道:“自古以来文人除了为官,多是生活窘迫,本王今日思得一法或者可以帮助到他们。”

    苏轼听到此处大是好奇,问道:“若真有法能成,则是一件大善事。王爷所思何法?说来让老夫听听?”

    “此法说来也是简单,本王准备开一间书画苑,所有文人只要有才,其作品都可在内出售。这样就可以解决部分落第文人的生活问题。”赵佶说道。

    苏轼听了微微有些失望:“王爷这个是个办法,不过这和现在卖字画的也没什么区别,而且只有前朝的画作能买得起价格。王爷还是不要抱太大期望才好。”苏轼不忍他受打击提醒道。

    赵佶哈哈一笑,说道:“先生不必多虑,本人只有妙法。不过此事还需先生帮忙,如果此事做成,为文人也是有莫大好处。”

    “王爷所说,老夫拭目以待,既然能对天下文士有益,若是需要老夫帮助,老夫自是义不容辞。”苏轼抚须道。

    赵佶神秘一笑:“先生且等着看吧!”

    程一文办事效率极高,没过几天便来回报,说门面已找好,是一个致仕的京官的宅第,当时修建时为家中人口多,为了增加收入,便在沿街之处修了两层的门面,甚是宽敞。现在致仕返回乡里居住。卖价一千五百贯。

    赵佶问道:位置如何?价格如何呢?“

    程一文道:“位置是没的说,正在坊市的中心,价格嘛,也算合适,不过要是再压一下还能少几百贯。”

    “这门面以前是做什么的?”赵佶又问。

    “以前是卖笔墨纸砚的,房东也是为官之人,不许家人买其他俗品。”程一文回道。

    “这房东倒也有趣,做生意不论赚赔倒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