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分而治之

    第40章 分而治之 (第2/3页)

优越感得到满足,减少用户抵触。

    如果是一个华夏人做老板,就会让骄傲的米国人不爽。

    如果仅仅是华夏资本的大股东,情况就要好得多——如果理解不了这一点,可以参照淘宝网。如果淘宝网的董事局主席不是马风,而是扶桑人孙正意,看看有多少剁手党会对淘宝的生意产生抵触。

    甚至他当初之所以选择了默认三星李再荣的“显示肌肉”,来哈佛混个学历,也不是因为他真有那么俗在乎学历。而是考虑到希望将来米国人谷歌他个人资料时,可以在词条上看到“YY网最大股东,受教育经历:哈佛……”,从而瓦解一部分米国人的抵抗之心。

    在这几天的事情发生之前,顾诚觉得将来YY网做大后最适合接任CEO职务的人选,是扎克伯格。

    毕竟人的名树的影,平行时空的小扎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耐,相对而言靠谱度高一些。

    这几天磨合下来,见识了李莹跳槽过来后的种种表现,和远景布局能力,顾诚产生了另一种想法。

    或许这也能作为一个未来YY网CEO的考察人选?

    毕竟,平行时空的小扎虽然是FACEBOOK的CEO,但他做的事情远远比其他互联网巨头家的CEO少得多。很多在别的公司由CEO抓的事情,到了FACEBOOK都是由COO桑德伯格代劳的。原因就是小扎行政运营能力太弱,只能把握一下技术方向,政策落地的执行力太低。

    眼下桑德伯格还在谷歌,看样子以YY如今的发展形势,将来也不会挖她过来了。既然如此,用李莹当CEO似乎也不错。大不了到时候削弱一些CEO在技术规划上指手画脚的权限。

    当然,如果真打算这么干,李莹还需要做一些改变。

    至于扎克伯格会不会因为当不上CEO而跳槽自己创业,顾诚是一点都不担心的。

    社交网络行业的进入,是很需要风口的。错过了基本上就没戏。扎克伯格的成功,也是因人成事,顺势成事。如果没有那么好的机遇,光靠他个人的才能,成个屁的事。

    至不济,顾诚还有一套长期的期权激励方案,尽可能地捆住人。

    ……

    在波士顿待了几天,跟李莹秘密商讨了一番制衡之术,顾诚就拿出了他心目中的YY网期权激励方案。

    “这份激励方案,你们看完就签一下,没什么好谈的。”

    这份方案完全不需要李莹、萨维林和小扎付出什么,他们只需要做到业绩指标、然后获得期权。顾诚纯粹是付出好处的一方,所以这种“单边条约”自然没什么可谈的。

    三人都很干脆,一式两份签了下来,然后各自拿走一份,剩下那份顾诚收好。

    顾诚这就算是给YY网的长期稳定运行,又加上了一层保险。

    这份方案的内容,一定程度上借鉴了阿狸系马风的御下之术,给的权益大量都是分红了期权,却不是实打实的直接转让。

    通俗地解释一下,就是这些人在YY网每干一年、完成协议上约定的当年绩效指标,就能拿到大约1%的YY网股份期权,以及等量的认购权,直到担任高管满5年。如果中途跳槽的话,白送的这部分期权就会作废,只能保留出钱认购的股权。

    算上各种七七八八的激励,顾诚的最高心里价位是让出30%的YY网股份给管理层和骨干元老员工,他作为资本方只保留70%。给得再少的话,下面的人也容易生出怠惰之心。

    因为这套方案里的细节,都是李莹帮顾诚制定的,所以CTO的考核难度自然更加人性化和合理了。

    比如,扎克伯格搞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技术”,而且这项技术最终成功商用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如果按照硅谷圈子里一贯的考核标准,扎克伯格肯定是首功,能拿很多期权。现在却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项新技术的商业化成功,究竟技术因素占几分?商务因素占几分?运营因素占几分?

    这样,才不会出现“传奇这种网游的成功明明是运营营销的功劳,但分果果的时候却大部分算在技术头上”这种不合理的情况。

    算法的具体细节不容赘述,顾诚对此的整体印象便是:扎克伯格恐怕很难从李莹手上再占到多少便宜,恐怕再也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