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一个帝国的诞生

    第59章 一个帝国的诞生 (第2/3页)

人的最高成就,也不过是靠李桉的招牌,用06年的《断背山》拼一个最佳导演。

    这是历史的突破。

    顾诚在艺术圈内的扛把子地位,也是彻底的无可动摇。他不仅是最伟大的商人,投资者,也是最懂艺术的人,报纸电视上纷纷不吝冠以“当代洛伦佐”、“第二次文艺复兴引领者”的名头。

    在东夷国内,尽管权宝雅只是一个靠着一定尺度的金钱LOBBY混进去的最佳女主提名,没可能获奖,却也是让东夷国内兴奋得不要不要的——按照好莱坞惯例,只要片子本身有资格进最佳影片提名,具体演员表现只要不大失水准,几万美金一张票的提名LOBBY,还是可以游说下来的。

    与此同时,当年还有另一部半纪录片半故事片的电影《社交网络》,也拿到了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提名,但得分仅在所有片子中排第五名开外。

    按说这部电影跟顾诚毫无关系,顾诚既没有投钱也没有参演更没有插手剧本。在另一个世界,这部电影本来是描写扎克伯格的创业故事的。

    可惜,如今因为扎克伯格被顾诚打压得如此凄惨。加上扎克的出身经历成了“先给顾诚打工偷师当了两年小弟,然后才自立门户”的样子,所以他的故事自然缺少了传奇性,也没那么多电影圈的人愿意去舔他著书立说了。

    然后这部《社交网络》就成了一个米国导演讲述顾诚创业艰辛的纪录片——虽然那个米国导演和编剧在拍这部片子的过程中从来没有采访过顾诚哪怕一次。

    不过,一部拍顾诚生平事迹的电影,都能进好莱坞最佳影片提名圈子,也可以看出其仙及鸡犬的辐射力了。

    各方的鼓舞并没有持续太久的新鲜感,很快就被持续的刺激变得进入了不应期,就像男人受到了太多刺激之后,高潮一过,总会有一段怎么刺激都硬不起来的时间。

    好消息不过一年,第二年到了11年初的时候,《在云端》再次引爆了世界,国人的反应却相对麻木了一些。

    顾诚宏大的三部曲,彻底落幕。

    “最佳影片奖:《在云端》!”

    “最佳导演奖:顾诚!”

    “最佳男主角奖:顾诚!”

    ……

    一连串的荣誉,挑战着国人的认知,刺激着国人的神经,也让国人意识到这个地球的传媒话语权和意识形态输出权,已经开始渐渐倾斜了。

    事实上,等顾诚那个具有全球公信力的内容分发平台臻于大成之后,他还何须在乎奥斯卡奖呢?

    凭什么让华夏人去米国参评一个米国人的国内奖项?

    《在云端》之后,顾诚也不会让他投资的片子,再去米国参加任何评奖了。

    “东亚意识形态”这个名词,首先出现在那些研究意识形态输入/输出问题的各国专家智库案头,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

    ……

    历史的时钟,缓缓走向了2012年,这个被玛雅历法认为是世界末日的年份。

    顾诚和自己身边的女人们,和谐而稳定地享受着平静的生活。

    自从《艺术家》和《在云端》拍摄完成、并且参加的所有评奖活动都告一段落之后,权宝雅也彻底从传媒圈的一线退了下来。

    她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女主女配的提名,这辈子还能有啥追求呢?

    获奖,她知道自己没那个实力。连提名,都是多多少少靠自己的技术特点,和电影的需求恰好暗合、是顾诚苦心积虑为她量身定做的。

    其他的荣誉,对她已经没有价值了。

    做了几年的K-POP-STAR评委嘉宾之后,随着新人的培养,金泰妍林允儿这些妹子里也颇有唱功和音乐修养可以勉强合用、同时人气也爆棚的替补可用了,权宝雅没必要再在评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