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战和一念间

    第666章 战和一念间 (第2/3页)

,勋贵的势力还相当强大,皇帝一声令下,五十万大军就应声而出,其中不乏参加过永乐年间的几次北征的宿将老兵,死于此役的英国公张辅不就是么?

    而敌人的,当时也先的兵马不过五万,本来也没有什么深入的意思,只是在宣府抢掠罢了。单纯字面上来说,当时是个泰山压顶的必胜之势,真要打的话,就算指挥不得力,也不见得就输,毕竟实力对比摆在那儿呢。

    可现在呢?敌人的实力明显比当年的也先强,要是宣府边军没有溃败,从蓟镇调集五万兵马,汇合上京营精锐,或许还可以一战。但宣府精锐已然崩溃,余者连守卫关隘都有所不能,皇上拿什么去亲征啊?

    五军营的兵马已经转化成缇骑,正散落在北方数省,想要重新集结的话,怕不得等到冬天去了。禁军和三千营倒是多有精锐,可数量却少了点,不过万人左右,又岂能有扭转乾坤之力?

    从蓟镇调兵?调多少呢?当做主力的话,少说也得调集?可那样一来,蓟镇就空了,单凭一个辽镇能震慑住朵颜三卫?不当做主力的话,那主力又从何而来?

    近卫军?刘宇暗自撇撇嘴,人数倒是不少,足有五万之众,可他们不过是一群娃娃兵而已。开始那三千或许还有些门道,后面那些操练不过一年,对上京营也许可以不落下风,可要是对上如狼似虎的鞑虏……结果,还用得着说吗?

    很显然,亲征或者反击是不可取的,现在的京城根本就不具备那个条件,勉力出战的话,那简直就是送上门的大餐,皇上虽然有些不靠谱,可也应该不会拿自己的命开玩笑吧?

    所以刘宇很委屈,很纠结,还很疑惑,自己的提议已经是相当顾虑周全的了,怎么皇上连听都不想听呢?

    他郁闷了,却有些人觉得很高兴,王鏊就是其中的代表。

    他们做了这么多布置,这么多算计,为的就是诱使正德亲征。别忘了,这提议是杨廷和这个帝师提出来的,他对正德的性子相当了解,这少年天子性子一起,那就是不管不顾的局面,练了这么久的兵,他早就热血沸腾,饥渴难当了。

    至于害怕什么的,杨廷和可不认为正德会有这种情绪,要是有的话,元年八月的时候,他也不会任由谢宏乱来,用武力夺权了。这是个天生就无所畏惧的少年,他那颗狂野的心让他放荡不羁。

    而皇帝一旦亲征,那就是九死一生,不,应该是个必死的局面。这事儿是有先例的,要不是文臣们的努力,当年那五十万大军又岂会不战自溃的炸营,只因为对阉竖王振不满就炸营,这不是扯淡吗?

    难道溃逃后,鞑子会不进行追击么?他们能保证自己跑的比鞑子的马快?鞑子的刀砍不死人吗?

    当然。对如今的京营和近卫军,文官们的渗透并不得力。没办法通过在内部散布谣言的方式动摇军心。可是。只要皇帝出了京,能动手脚的地方多着呢。再说了。鞑虏和明军的实力对比也和当年不一样啊,用不着那么麻烦的,只需要让皇帝出京去宣府就足够了。

    现在可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刚好谢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