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长岛、滨松(中)

    第一百零六章:长岛、滨松(中) (第3/3页)

织田家的五千援军,一起是一万四千人。

    面对武田家和北条家的两万五千军势,又占据着比高天神城更坚固的滨松城,援引去年高天神城守卫战的例子,德川家康起初并不担心。他很乐意的接受了佐久间信盛的建议,准备长期笼城,等待信长派来援军。

    可是,这时候东三河传来消息,長篠城長篠菅沼家的菅沼正贞向山县昌景降服,拱手让出了这一要地。不仅如此,他还拉拢了宗家的田峰菅沼家和作为亲家的奥平家,一起投入山县昌景的麾下(这三家并称为山家三方众,之后相继作为山县昌景的与力和武田胜赖的直属征战各地。武田家灭亡后,菅沼正贞被家康囚禁,次年死于狱中。)

    德川家康接到这个消息或者说是噩耗,一下子就不淡定了。三家有力豪族一齐降服,对整个三河的冲击不是一般的大。如今西三河笔头石川数正、东三河笔头酒井忠次都在滨松城,能够掌总的只有冈崎城的嫡子信康。可是,信康年仅十四岁,尚未进行初阵,哪有稳定三河的威望?而且他性格偏于冲动勇武,万一按捺不住自行引冈崎城军势迎击名将山县昌景,那么这个嫡子和冈崎老巢都要丢掉……

    我的船队即将到达三河时,正是長篠城和山家三方众降服的时候。宫宿(热田神宫)留守的海援队赶上来,向我传达了这个消息。

    联系之前的情报,我仔细想了好一会,才大致理清了整场战事的大致脉络。很显然,武田信玄在围攻二俣城的时间里并没有闲着,三河国同样是他的攻略对象。于是,在二俣城降服、滨松城被围的同时,三河方面也取得了这样巨大的进展,其中的厉害,已经足以动摇德川家康的意志。

    “山县昌景的动作如何?”我沉吟了一会,向海援队的使番问道。

    “禀馆主,山县昌景正向冈崎城进军”使番恭敬的回答。

    难道他要攻击冈崎城?还是诱出德川信康?我努力的思考着。

    但是,如果德川信康稳得住,或者家康派驻给信康的重臣们能够劝得住,山县昌景只能以五千人攻击冈崎城,这显然是没多大把握的。以武田信玄的用兵风格,不会作出这样的安排。而且武田家的主要目标,应该还是滨松城和德川家康,大肆威胁三河,只不过是要逼迫他降服或者野战。

    按照武田信玄重人轻城的战略观念,甚至连滨松城的得失,恐怕都不会太在意。

    这个时候,或许就要考验德川家对织田家、或者信长本人的信任和忠诚了。如果家康完全信任信长,坚信他能击败武田家,即使三河丢掉,也能帮他恢复,那么他就能继续坚守下去。如果他不相信信长,坚持要保住自己的老巢,那么事情就有的麻烦了,一旦武田家继续向三河加压,他很难承受得住压力。

    或者,说不定他还打着别的主意,例如拼死一战,然后继续坚守一段时间,看看风势如何。如果织田家胜利了,他有之前的决战作为交代;如果武田家胜利了,他就顺势向武田家降服,也会因为交出高天神城、滨松城这一重要通道的功勋,以及之前体现出的决心和战力,被武田信玄高看几眼。

    只是不知道,历史上德川家康出城决战,是因为受不了压力,还是确实有了另外的打算?

    海援队的使番依然恭敬地半跪在甲板上,等着我的下一步吩咐。事态紧急,我已经没空再深究了,必须立刻作出决断才行。

    我拿过身边的五本骨扇-五三桐主将旗,扯下旗帜,连同长野藤敦的主将旗帜交给他,命令道:“把这两面旗帜卷起来,马上送往滨松城,并且转告三河殿,说我吉良宣景已经带着一万伊势众进入三河,请他不必担心三河方面的局势,放心的继续在城中坚守”

    “可是馆主,滨松城正被武田家两万五千军势包围着啊该怎么把消息送入城中呢?”使番连忙请教道。

    “放心,滨松城连着滨松港,有水门可以出入的”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