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序言 (第1/3页)

如果要了解西晋,必须先知道西晋是怎么来的。

    那么西晋是怎么来的呢?

    驰名中外的中国文化品牌、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在最后部分写道:“自此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为一统之基矣。此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者也。”

    原来是从三国来的。

    但我总是认为,西晋的种种,其实在东汉时期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种下了。因为要说西晋,咱们就必须说说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士族,要说说士族是怎么来的,就必须要先说说宗族以及从宗族发展而来的地方豪强和名门望族。

    宗族可以说是我们地球上、尤其是中国最古老、最坚固的民间基层组织,它以血缘关系结成、以家族名义行事。从遥远的原始社会开始,部落开始慢慢形成,在部落的基础上,形成村落,而在每一个村落里,总会有一户或者几户所谓的大姓,这些大姓在人数众多,所以势力也强大,对村落当然能够更多的产生影响甚至是控制。

    然而,同姓人中也会出现贫富分化,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自然就会成为本姓中有名的人物,最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拉起同姓人去控制村落,这种人对于本族来说就是族长,对于本村来说就是知名人士,这种直接、间接控制村落的一个或者几个大姓,我们就叫它宗族,族长或者是村长们,就叫做宗族首领。即使在21世纪的现在,我们在很多乡村里仍然可以感受到宗族残留的力量,就是每个村都有大姓,每个大姓都有领头人,而这些领头人即使不当村干部,也会对村子里的大小事务产生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伴随着从夏朝一直到秦朝统一这事实上分裂的漫漫两千年里,中国各地的村落中宗族的势力越来越稳固。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所以后来建立各个国家的国王或者皇帝们,都无法忽视他们统治的基础——农村里宗族首领、或者说是地头蛇的力量。

    最后,国王或者皇帝们通过基层官员,渐渐的和宗族首领们,达成他们也许一开始都没有意识的妥协,那就是:各级政府保证宗族首领的利益不受伤害;而宗族首领保证控制着本族本村人,让各级政府正常纳税粮兵。

    宗族首领对于农民们来说,其实具有双重功能。他们在根本上虽然是只顾着自己的利益,但农民们是他和政府谈判的砝码,他既要保证政府的利益,又要保证农民的利益不能过于受损。而且,在兵荒马乱的时候,农民还要在宗族首领的带领下,才能一起逃荒、自守,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农民、宗族首领、政府都是互相利用、但一级受一级压迫的关系。

    宗族首领们、或者说是大姓的族长们,在地方上控制着农民,在经济上控制着粮食,所以和各级政府的合作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的宗族首领干脆就进入官场、成了当地的官员。

    真正给宗族首领打开顺利做官通天大道的,是汉武帝。

    在汉武帝以后的汉朝,中国官员的来源主要是世袭、诏举和查举三种。

    世袭就不说了,相信大家都明白;诏举就是皇帝直接任命某某当什么官儿。由于我们说的是官员选拔制度,所以诏举显然不属于选举,那么整个汉朝的官员选拔制度就只有查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