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建功立业的封疆大

    4、建功立业的封疆大 (第2/3页)

的进攻。12月,司马懿因为战功显赫,由抚军大将军再升为骠骑大将军。公元227年6月,司马懿被任命为都督荆州、豫州军事(湖北、中原军区总司令),驻扎在宛城(河南南阳),从此正式开始了他作为大军区司令南征北战的漫漫生涯。

    就在司马懿刚刚上任的时候,蜀汉帝国的实际领导人诸葛亮已经在汉中集结大军,准备对曹魏帝国展开全面攻击,在诸葛亮发动进攻之前,他联络了原先背叛了蜀汉帝国的新城太守(湖北房县)孟达,重新效忠蜀汉,孟达虽然答应,但迟迟犹豫不决,不敢立刻起兵。司马懿知道孟达将要背叛,一面写信好言安抚,一面立刻带人从宛城急行军打了过去。当时,宛城距离新城足足有六百公里,而且途中大半都是山路,非常不好走,孟达非常坚信司马懿不可能亲自来,他的部队也不可能那么快就到,可是,八天之后,司马懿领着大军已经到达新城,十六天之后,就把新城攻了下来。

    孟达被杀以后,诸葛亮联合孟达起兵的计划落空,公元228年年初,他只好独自从汉中杀了出来。一开始,由于西北好几年没有经过大战,曹魏帝国都没有做好应战的准备,诸葛亮大军一到,各地纷纷投降,可是后来由于马谡在祁山(甘肃西和西北)一战中不守要道,却守在山上,结果被张郃团团围住,几乎全军覆没,诸葛亮无险可守,只好全体撤退。虽然这场大战的头功要算到张郃、曹真的头上,但司马懿迅速的砍掉诸葛亮的一条臂膀,也强有力的支援了友军。

    这一次战役,被后人们称为一出岐山,在《三国演义》里,可以说是诸葛亮策划的最经典战役之一。后人总把一出岐山的失败归结于马谡的失误,但如果我们冷静的、认真的读一读史书,就可以发现诸葛亮的北伐其实注定徒劳无功。在当时的中国,曹魏帝国的人口、军力,比蜀汉和东吴加起来都强,而蜀汉仅仅占据着现今的大西南不到一半儿的地方,人口更是连曹魏帝国的五分之一都没有,以这样悬殊的实力对比还想战胜,实在是比登天还难。

    在干掉孟达之后,司马懿还顺便逮捕了魏兴太守(陕西)申仪。孟达叛乱的消息,其实是申仪告的密,但是申仪本人由于长时间的守在魏兴,自己也是独断专行,动不动就假传圣旨、私刻印章,随便以自己的意愿分封属下。孟达的被杀,让申仪对自己的前途也感到害怕,但是司马懿派人对他好言安抚,请他来见面,等申仪一来,司马懿立刻把他逮捕,装进囚车送到了洛阳。为了让这个地区真正安定下来,司马懿又把孟达旧部七千多户人家流放到了幽州(河北北部),这一系列快速、有效的攻略,对蜀汉帝国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不久,蜀汉帝国的将领姚静、郑他率领七千多人也跑到司马懿这里来投降了。

    看到原本动荡的汉江上游一带逐渐安定,司马懿才回到宛城。当时,这个地区刚刚真正纳入曹魏帝国的管辖,新成立的郡政府、县政府,连最基本的户口名册都没有,皇帝曹睿想把这个地方好好捋一遍,就把司马懿召到洛阳,想问问他,该制定些什么办法才能让汉水上游安定下来。没想到,司马懿却说:“蜀汉帝国用严刑峻法统治百姓,所以百姓们才会跑到我们这边来,我们应该尽量用宽大的政策去安抚他们,老百姓自然就会安家乐业。”这意思就是说,对待边境的百姓,不要那么严厉苛刻,尽量安抚,只要不出乱子就行了。

    曹睿听到司马懿的办法非常满意,就又问他,如果进攻蜀汉和东吴的话,应该先打谁。出乎别人的意料,司马懿认为应该先打实力较强的东吴,他出的办法就是,先派陆军猛攻长江下游,然后趁着东吴救援的时候,再派水军从夏口打过去,让敌人顾得了头顾不了尾。实际上,在半个多世纪以后,晋王朝在灭吴的战争中,基本采用的就是这种战法,司马懿的计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应该是超前了半个多世纪。

    司马懿见过曹睿以后,就又回到了宛城。在公元228年12月,在一出岐山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诸葛亮第二次对曹魏帝国发动了进攻。这一次,他打的是陈仓(陕西宝鸡),但是由于陈仓守将郝昭防守严密,诸葛亮从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