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任在肩的大伯

    1、重任在肩的大伯 (第2/3页)

和平常没什么两样儿。

    清晨的时候,司马懿集结私人部队,突然发现司马师的部队里多了三千个人,而且都是侠客武士,不是正规军,这才知道司马师早就在暗地里招募了这么多的敢死队员兼特种兵,而且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没有人知道这些人的身份,连一贯神鬼奇谋的司马懿,都对自己这个大儿子黑白两道通吃的本事佩服不已。在政变期间,司马师的这三千特种兵发挥了中坚作用,让司马懿如虎添翼。政变之后,劳苦功高的司马师被封为二级侯爵——长平乡侯,不久就晋升为卫将军。司马懿死了以后,司马师接管曹魏帝国的中央大权,有的人对这种现象不但没有非议,反而还认为这是子承父业、众望所归。

    252年1月2日,司马师升任大将军,走到了大臣官位的最高点。有人想拍司马师的马屁,请司马师改变国家制度,来个新老大新气象,而司马师却说,先帝们订的制度已经足够完备了,除了军事,不能频繁变更。说实话,司马师不是不想来他个新气象,但是一来新气象,就要改革,一改革,就会触动曹魏帝国皇室和士族的利益,所以司马师清醒的吸收了曹爽众叛亲离的教训,只要大家允许他掌权,他一定给予厚报,一定不会侵犯他们的既得利益。于是,就在这种前提下,司马师下大力整顿朝政,制定了许多惠民政策,提拔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使得本来已经日渐腐朽的曹魏帝国,开始重新焕发出活力和生机。

    但司马师的掌权路,却注定不会顺利,因为对内部人他可以安抚、可以温水煮青蛙,但是对敌国,他却无法安抚,人家也不会听他的安抚。就在司马懿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52年4月,东吴帝国的开国皇帝孙权也去世了,由于继承人孙亮只有九岁,所以由大臣诸葛恪担任首辅大臣,全权负责朝政,曹魏帝国和东吴帝国,都进入了外姓人说了算的时代。

    和司马师一样,诸葛恪也是威望、资历不足,虽然他这个首府大臣是孙权临死前以自己意愿指定的,但是他的地位并不稳当,人们也不认为他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资格,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诸葛恪也必须干几件大事儿,比如说,挑战一下儿连孙权也不敢贸然招惹的曹魏帝国。

    诸葛恪敢于挑战曹魏帝国,就是因为他看出了曹魏帝国的政局并不稳当,以他这样光有名气、没有战绩的一个人,要是司马懿还活着,就是再添他三分胆子,他也不敢。就在当年的10月,诸葛恪就侵入了曹魏帝国的领土,在东兴(安徽含山)修建堤坝,还派兵在两岸修了碉堡守护。

    不论是什么时代,在别人的国土上修建军事设施,这就是宣战。司马师刚刚执掌曹魏,当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别人公然抽自己的脸,在11月就派出了三路大军发动进攻,由于东路统帅胡遵、诸葛诞轻敌,结果被东吴军偷袭成功,死伤过半,第二年年初,司马师只好承认失败,命令大军全线撤退。

    这次大败,对于刚刚上台的司马师来说,无异于一场八级地震。威信大打折扣就不用说了,关键是他继承最高权力本来就不合法,这样的失败,无疑更容易会让忠于曹魏帝国的势力趁势而起,这个时候,如果司马师恼羞成怒,像曹爽那样用嚣张来掩盖失败,那他最后一定会失败,而且会比曹爽败得更快、败得更惨。但司马师毕竟是司马师,他充分吸取了曹爽的错误,在战败回来以后,司马师首先诚恳的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他认为,是自己没有接受将领们的意见,才导致失败,所以,他赦免了所有将领的罪过,只是处罚了自己的亲弟弟司马昭。司马师说,安东将军司马昭当时担任监军,却不能起到监督的作用,所以要处罚,结果,司马昭被撤销了新城乡侯的爵位,而其他将领,则完全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司马师通过这一招儿,大大收揽了人心。要知道,他司马师虽然是首辅大臣,可他并不是皇帝,在他和皇帝之间,还有很多摇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