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任在肩的大伯

    1、重任在肩的大伯 (第3/3页)

不定的力量,尤其是很多重要将领和皇族、司马家族都有千丝万缕的私人关系。司马师如果把失败的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只会让他们怨恨,而不会让他们尊敬,一个总是把失败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的统帅,一定会众叛亲离。所以司马师只处理了司马昭一个人,他这是杀鸡儆猴,让所有的将领们都明白,他司马师也不是好惹的,以后不出力,司马昭就是他们的榜样,而司马昭呢?司马昭是他司马师的亲弟弟,怎么处罚也不会隔心的。这一下,将领们对司马师又害怕又尊敬又感激,司马师在全国将士们心中的低位,又大大的提高了,他的失败,也被他表面上的“大公无私”而掩盖了。

    司马师的这次失败,让诸葛恪更加坚定了曹魏帝国不堪一击的看法,于是,就在两方罢兵的两个月后,也就是公元253年3月,他集结了全国的精锐,足足二十万人,发动了东吴历史上规模空前绝后的一次进攻,与此同时,蜀汉帝国的姜维也带领几万人,包围了曹魏帝国的狄道(甘肃临洮)。自从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东吴三路大军遥相呼应以来,将近二十年,曹魏帝国都没有遇到过这么大规模的入侵,这不仅是司马师当权以来遭遇的最大危机,也是曹魏帝国创业者相继去世以后遭遇的最大的一次危机,整个曹魏帝国上下惊恐、人心动荡,大家都在睁大眼睛看着司马师,看他将要怎么样拯救曹魏,连带拯救他自己。

    就连一贯能沉得住气的司马师,现在也害怕了,不过,他很快就稳住了阵脚,在广泛听取意见之后,他派出了叔叔司马孚,率领二十万人抵挡诸葛恪,一直拖着诸葛恪,就是不和他决战,同时又下令镇守西北的郭淮、陈泰也坚守不出。最终,蜀军因为粮草不济,只好撤退,而东吴的诸葛恪也因为长时间攻城不下,又赶上水土不服,最终死伤过半,惨败而归。诸葛恪回去以后,像曹爽一样恼羞成怒,越失败越嚣张,最后众叛亲离,在公元253年8月被东吴皇族杀掉,从此以后,东吴和蜀汉再也不能对曹魏帝国形成合力,司马师、司马家族、乃至整个曹魏帝国,终于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刻。司马师,终于胜利了。

    这次大胜,司马师运筹帷幄、处变不惊,以静制动,最终大获全胜,保证了曹魏帝国的安全,他的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曹魏帝国大多数人的钦佩和赞扬,他也成为了继司马懿之后,曹魏帝国新一代的守护神。司马师提拔的将领邓艾,在战后有这么一段话:“孙权刚死,新君即位,大臣们并不是都心服口服,东吴帝国的士家大族,每个都手握重兵,领着那么多的私人部队,他们仪仗自己的实力,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诸葛恪刚刚接管大权,在中央不能得到高官的支持,在外又不知道珍惜部下,打牢根基,却带着全国的军队去打仗,结果失败如此,又得罪老百姓,又伤将士们的心,他的好日子,恐怕就要到头了。从前,伍子胥、吴起、商鞅、乐毅,哪个不是国王的首席大臣,可是老国王一旦死掉,哪个不是功败身死,诸葛恪的才能,不如这四位古人,对自己的警惕,却更松懈,他的灭亡,近在眼前。”

    邓艾的一席话,对司马师来说,又是赞许,但同时也是警告。司马师和诸葛恪,身份地位何其相似,然而,事事做法都和诸葛恪相反,所以司马师能先败后胜,而诸葛恪却先胜后败;然而司马师和诸葛恪的身份又何其不一样,因为无论是伍子胥这些前辈,还是诸葛恪这个同时代的辅政大臣,他们的权力,都是他们的君主给的,他们的君主,对他们都是如此的信任,却还无法保证他们善始善终,何况司马师的权力,是他老爸通过杀了无数人夺过来的呢?司马师的每一次成功,都会使他的敌人们越来越恨他入骨;司马师的每一次成功,都会使司马家族的处境更加危险。

    因为,最大的危险恰恰来自魏国的内部,最不愿意司马师成功的,正是他口口声声宣示效忠的顶头上司、曹魏帝国真正的皇帝——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