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曹操短命的法家时代

    2、曹操短命的法家时代 (第2/3页)

北部)的大名士边让,结果导致了几乎所有兖州官员集体背叛,把吕布给招到了兖州。曹操费劲心力和吕布打了好几次仗,自己还险些被杀,才最终把兖州给夺了回来。这一次有惊无险的经历,让曹操彻底认清了名士的能量,从此以后,他更加注意网罗那些支持自己的名士们,同时又更严密的防范他们,而反对自己的名士,他会尽力的拉拢他们,如果仍然不行,就坚决的杀掉。

    曹操之所以那么痛恨只有虚名的名士,是因为这些人的思想模式和自己的治国理念是完全冲突的。曹操想要建立以他为首的中央集权政府,那么他当然要把人事权控制在自己手里,而且要求所有人必须尊重这种权威,不能有第二种声音出现。但是,在这个时候,虽然有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名士现象的虚伪,但大多数人仍然崇拜名士,幸存下来的名士们也仍然按照东汉那种以名声和道德优先的标准,继续对各种人物进行评判,而且依然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个政府最重要的权力当然是用人权,名士们要是说了算,那曹操的权威往哪儿摆呢?所以,曹操干脆彻底推翻东汉末年的用人标准,明确的提出老子我就是要把道德问题放在次要位置,把你们这些名士们的嘴巴给统统封住。所以,在整个曹操时代,官方都明确的禁止人们利用互相评价、互相标榜来捞取名声,对于很多仍然坚持老传统的名士,比如说孔子的后代孔融,曹操就坚决用刀来解决了。

    但是曹操也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他的领土越扩大,就无法离开当初他十分厌恶的道德万能者。因为,那些最知名的道德万能者,背后往往都是从东汉时代就仗着儒家思想混起来的名门望族,他们不光在中央里做大官有名声,在地方上还有钱有人有势力,几乎都是当地的地头蛇,要想控制住地方,必须获得他们的支持,因为曹操即使是铁打的人,也不可能把每一个地方都打下来。在反复的武力、和平方式的较量之后,大量的儒学名士们进入了曹操的政府,然而有了孔融的榜样,他们谁都不敢公开重新提倡道德万能、用人取德的主张了。

    法家的核心主张就是中央集权、讲求实际、与时俱进。曹操的做法,这三条全都符合,他毫无疑问是在重新启用法家的主张。所以说在那个讲求名声的年代,曹操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的。

    曹**后,很多士族开始重新讨论用人到底应该是重德还是重才,在曹操已经明确提出以才用人的情况下,这种讨论实际上就是在质疑曹操的用人制度,然后推翻它。到了曹睿时代,东汉时代那种名士互相标榜,然后组成名士组合的现象,再次大量出现,曹睿把夏侯玄、诸葛诞这些号称“四聪八达”的高干子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