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愿以偿

    2、如愿以偿 (第3/3页)

上铁钉,用巨型铁锁串起来,封锁了长江。

    王濬在益州,仍然一心一意的筹划伐吴,船早已经造好了,当年因为他鼓励生育参军政策而活下来的婴儿们,也已经长大成人,在训练、训练、再训练的过程中,王濬度过了他的七十大寿。在不断等待的过程中,王濬越来越感到奇怪,费了这么半天劲造船,为什么总也等不到他伐吴的命令,难道耗费了这么多人力物力造出来的船,是摆着看风景用的吗?278年年底,王濬终于从朝廷那里等到了一个消息,不过不是伐吴,而是一个噩耗:他的贵人,他的恩人,一手把他引入人生春天的羊祜,去世了。

    王濬感到万分悲痛,同时也更加迷茫,羊祜是主持伐吴大局的第一人,如今他都死了,这伐吴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况且,羊祜比自己小十来岁,他都没能熬到东吴灭亡的那一天,自己都七十多了,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等呢?

    于是,在第二年,73岁的王濬给司马炎直接写了封信,请求迅速讨伐东吴,在奏章上,他说:

    “孙皓荒淫残暴,东吴百姓已经恨透了他,万一哪一天他死掉了,东吴再立一个贤明的皇帝,他们就又会上下一心,又会成为我们的强敌。老臣造的船已经停了七年,每天都有腐烂损坏,我今年已经过了七十,说不准哪天就会死掉。孙皓、战船,加上我,如果哪一天有一个不存在了,东吴就再难平定了,请陛下一定要下定决心,不要再痛失良机了。”司马炎看到了王濬的信,感到特别有道理,可是当时贾充、荀勖这些权贵坚决反对,只有张华大力支持。在杜预三次给司马炎上书请求伐吴之后,王濬才终于等到了出兵的命令,和巴东监军(重庆军区监察长)、广武将军唐彬一起,踏上了攻向江南的征程。

    当初,王濬当巴郡太守的时候,曾经制定出很多鼓励生子参军的优惠政策,很多原先不愿意生男孩的家庭,都争着抢着去生男孩,如今,这些婴儿们已经都长成小青年,正是到了参军的年龄。王濬出征的时候,这些小青年们都踊跃报名,他们的父母给他们送行的时候,都说:“如果当初没有王大人,你们就不会来到这个人世,孩子,跟着王大人走吧,不要怕死!”

    于是,在王濬的带领下,这支由蜀地父老组成的舰队,还有战船、骏马,踏着滔滔的长江,伴随着这个七十岁的老人,开始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次战役,部队浩浩荡荡的开进了三峡,三峡之后,将是东吴帝国的千里江山。

    站在船头的王濬,内心也随着长江的波涛澎湃激昂,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都没有活到七十岁,即使能活到这个岁数,又有多少人能够作为主力去参加一场灭国的战役,大丈夫能碰到这么一次机会,真是死而无憾!

    自古描写三峡的诗句,有很多很多,但是作者不同,读者不同,心境不同,读起来总是心态各异,而此时此刻最能反映王濬内心的诗句,在我认为,只有李白的一首《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