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风波起

    第一百一十四章 风波起 (第2/3页)

好的伤口,有些不满意道:

    “不是叫你用美容针的么……”

    “这么大这么粗的一条伤口,用别的线收不住,没事,等伤口愈合了结出一条疤,看起来还挺威武的。”

    “三儿…………”

    薛三躺在那里,不出声。

    “三儿…………”

    “沙琪玛?”(啥事嘛)

    薛三不想说话,他牙齿不是漏风了,是穿堂风。

    “等你能下地后,你指挥樊力,做……做一个假肢给陈大侠。”

    薛三没生气,也没不解,

    只是很平静地道:

    “嗖掉。”(收到)

    “为了人家几年前的两碗面,就能帮人家跑燕国来报仇。

    我们……我们要加倍地对他好,让他在得知真相后,愧疚,羞愤,不能辜负主上拼着被杀的风险做的铺垫。”

    “明白。”四娘点点头。

    “知道了。”阿铭应下了。

    “还有,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等事情真相被查出来后,告诉他前,注意一下……”

    “注意什么?”梁程问道。

    “注意别让这逼羞愤过头了直接自杀!”

    ………

    郑凡被接回堡寨后,只来得及对陈大侠的事吩咐了两句,随后就陷入了昏迷。

    这一昏迷,就是三天三夜。

    上次被魔丸上身,杀了那位八品银甲卫倒是没昏迷这么久,这次这么久的原因还是因为本就透支的身体还受了重伤,又和陈大侠连夜赶回翠柳堡,不停地强打着精神斗智斗勇。

    三天的昏迷后,郑凡醒了过来,得益于有四娘的精心呵护,醒来虽然身体还很疼,但已经处于恢复阶段了。

    许文祖每天都派人从南望城来翠柳堡查看郑凡的情况,当得知郑凡醒来后,第二天就亲自来到翠柳堡。

    屏退左右后,许文祖直接对着郑凡跪了下来。

    郑凡没下床阻止,一是他行动不便,二是郑凡清楚,让许文祖踏踏实实地跪一次,许文祖心里才能放下那一夜自己先跑的芥

    许文祖离开后,郑凡被四娘用轮椅车推着,来到了外头晒太阳。

    一同出来晒太阳的,还有一样坐在轮椅上的瞎子北和薛三。

    翠柳堡可以改名,叫伤残堡了。

    冬日的阳光,总是那么的让人舒服,郑凡情不自禁地眯起了眼睛。

    随后,郑凡又扭头看向了瞎子北和薛三。

    郑凡发现,三个人的轮椅,居然大小尺寸都很合适,尤其是薛三,他的轮椅明显是小号的。

    而自己和薛三的轮椅上,都带着把手,就是方便你转动这个让轮椅前进的,但瞎子北的轮椅上却没有,因为瞎子北可以用意念力推动轮椅前进。

    “这轮椅,谁做的?”郑凡开口问道。

    这么贴心的么。

    瞎子北有些无奈地笑笑,

    道:

    “三儿做的。”

    坐在轮椅上说话依旧漏风的薛三忙看向郑凡,带着请功的表情道:

    “主上,这轮椅,还合身不?”

    “很合身,这是你,提前做的?”

    薛三也是受了重伤被运回来的,很显然,他不可能在回来后马上就开始做轮椅。

    “可不是嘛主上,之前一个月你们都有事儿做,就我,太闲了,就想着闲着也是闲着,干脆按照咱们七个人的身量尺寸和习惯,做了七个轮椅。”

    “有心了。”

    “客气了,主上,您觉得舒服就好。”

    郑凡是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夸奖薛三了,这提前做轮椅和后世提前做寿衣有什么区别,这不是在咒自己人么?

    但换个角度来看,大家平日里遇到危险去厮杀的情况太多了,提前预备下来方便养伤,也确实没什么问题。

    “主上,最近几天,事情经过酝酿,终于开始起风了。”

    瞎子北在第二天就醒了,然后就着手进行情报分析,至于搜集情报的工作,还是依赖于六皇子商队的人。

    修建堡寨只是第一步,六皇子的“资助”,其实还在源源不断,光是堡寨库房里堆放的兵器甲胄,再拉五百人马起来都是轻轻松松的,只是郑凡听了瞎子的建议没急着暴兵罢了。

    至于情报共享,在这个时代,真的没有什么是比做商队的更情报消息灵通了,各国其实都普遍的会在商队里安插自己的细作去探听消息。

    “说说。”

    郑凡从四娘手里接过了一杯茶,吹了吹。

    “那一日刺杀我们的,是一伙人,但有三个成分,陈大侠是一个人,第一批杀入的那群刺客是一个成分,那个傀儡师则来自晋国的天机阁,是晋国专司负责为达官贵人打造器物和打造战争兵器的一个部门。”

    “嗯。”郑凡抿了一口茶,这些,他其实已经在那晚坐马车时听陈大侠说过了。

    “因为上一任南望城知府和总兵死得都很蹊跷,外加靖南侯又在葬礼那天率靖南军入主了南望城,此举,确实太过稽越了。

    且,至今,靖南军都未曾将人马移出南望城,靖南侯本人更是住在了南望城里。

    所以,外面都在传说是靖南侯担心从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