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断它,百年国运!

    第四百八十七章 断它,百年国运! (第2/3页)

    敲不动。

    就连原本和身边两个尚书大人聊天的赵九郎,也收起了声,安静地坐在那里。

    所以,

    后头有宫女和宦官上菜时,发现外席热热闹闹的,而内席这里,则完全是冰冷得吓人,不少宦官宫女端菜的手,都开始抑制不住地打起了哆嗦。

    随后,

    其他皇子们也到了。

    龙座下面,有单独的一个小区域,对列着座位。

    右边是单独的,太子姬成朗一个人坐在那里。

    左边则是分别坐着六皇子姬成玦、四皇子姬成峰和七皇子姬成溯。

    郑凡留意到,四皇子姬成峰率先一步卡住身位,没坐左手第一个。

    他已经放弃了夺嫡的念头,可谓已经放下了自己身为兄长的身段了。

    另外,内席最末端,也就是上菜的必经区域那里,还有一些座位,这个座位有点小了,距离也很近,感觉是插班生的待遇。

    大家坐定,

    一身黑色龙袍的燕皇在魏忠河的陪同下走了出来。

    一时间,

    内席里所有文武,全部起身离座跪下: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外席的更多的官员们在此时也开始喊万岁。

    这感觉,像是听回声一样,或者叫有延迟。

    “众卿平身,坐。”

    “谢陛下。”

    郑侯爷回坐到位置上,

    “谢陛下!”外头也谢了。

    燕皇端起酒杯,

    道:

    “自朕登基以来,君臣同心,方有如今大燕之盛世,朕,敬众爱卿一杯!”

    大家又都举起酒杯,

    “谢陛下!”

    燕皇开场之后,

    作为宰辅的赵九郎起身,开始宣读陛下诏书。

    诏书没什么营养,无非是夸夸前几年的功勋,赞叹大家的劳苦,感慨先辈创业不易等等,总之就是为了告诉大家,我开宴会是为了干什么。

    等赵九郎宣读完后,

    太子也起身宣诏。

    嗯,

    大概意思就是将先前宰辅大人没营养的话,又换了个方式重新讲述了一遍。

    每个讲完后,

    都要引大家一杯酒,

    群臣在作神圣严肃状,一起同饮。

    等太子讲完后,

    让郑侯爷没想到的是,

    姬成玦居然也起身,开始讲话。

    他没诏书在手,但气场上丝毫不弱。

    一开始,大家还以为这也是既定流程。

    明摆着的夺嫡双方,都要刷一下存在感才公平嘛;

    但渐渐的,大家伙发现不对了,这好像是六殿下在自己给自己加戏,因为六殿下讲述的很多是前两年大燕的财政情况,国库的艰难,当家的不易;

    不过,姬老六在后半段,将主题又拉了回来,大概意思是现在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接下来………

    又是一番慷慨激昂地展望未来。

    但因为前半段有太多的干货,也有一些数据,言之有物,所以,听下来的感觉,很好。

    这让郑凡不禁想起了自己上辈子上大学时,一些老师喜欢对着PPT念诵,一些,则是各种数据信手拈来,听讲的效果,自然不一样。

    再加上外席的太监们也不知道是加戏,所以也都听得津津有味。

    郑侯爷默默地拿起一块鸭肉,送入嘴里。

    小六子这是不打算演了,所以,也没必要再藏拙了。

    当然,这本就是应该的,要总决战了,你这个六爷党的本尊不出面喊口号,做出样子,你让下面人怎么敢放心地为你冲锋?

    这一场加戏,对于真正的六爷党核心成员而言,就是开战的号角。

    “诸位,为父皇喝,为大燕喝,为盛世,喝!”

    原本这句话之后,应该是内席臣子们接话一起同饮,再扩散到外席去。

    但郑侯爷此时却抢先一步,

    端起酒杯,

    喊道:

    “为殿下喝!”

    随后,

    大皇子心领神会,

    端起酒杯,

    “为殿下喝!”

    右手一列的勋贵们本能地也拿起酒杯,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但只知道上头喊了,他们就本能地跟着一起喊:

    “为殿下喝!”

    对面的文官们心思明显细腻得多,虽然有人也拿起了酒杯,但真正喊出声的很少。

    可外席的大臣们只听到内席的喊声了,反正内席的都喊了,那自家喊肯定是没错的。

    故而,

    很快,

    外席就传来了山呼般的;

    “为殿下喝!”

    妥妥地盖过了太子先前的风头。

    姬老六饮尽杯中酒水,看了郑凡和老大一眼后,坐回了自己的位置。

    太子坐在那里,不动如山,面色如常。

    燕皇也只是保持着面带微笑;

    文官大佬们,已经嗅到明晰的味道了,但奈何没有经历过烤鸭店的一幕,消息来源有些捕风捉影。

    外加,这是大燕,不是大乾。

    两位王爷在对面一坐,相当于给大家都盖上了个天花板。

    寻常帝王,像是乾国官家,喜欢用银甲卫来压制文官集团,大燕的皇帝陛下更绝也更直接,两大手握军权的王爷当年就踏平过门阀,现在谁不听话,大不了再来一次就是。

    接下来,

    是晋王虞慈铭率先上殿,送礼外加祝词;

    他现在,就是这个作用了。

    不过,

    祝词的结尾,

    他先祝陛下万寿无疆,随后又祝了太子,最后,又祝了六殿下。

    郑凡心里有些好笑,或许,是自己先前的举止给了虞慈铭一个提示。

    虞慈铭可能认为,他郑凡的选择,必然是对的,所以他也要上船。

    但他就没考虑过,郑凡输得起,他晋王府,输得起么?

    不过,别和赌徒去讨论输得起输不起的话了,没意义。

    随后,

    是梁国使臣上前送礼祝词。

    梁国国主靠政变上台,废黜了有楚国熊氏血统的哥哥,又因一场误会,导致和楚国开战,后来,燕军进入梁国帮梁国抵御楚国,薛三还曾在梁国当过一段时间的将军。

    现如今,燕国就是梁国的大腿,梁国就是燕国的属国。

    再之后,是其余诸个小国的使者上殿送礼祝词。

    原本小国林立的那块四大国的中心区域,燕人的势力范围是到不了那里的,但随着燕国吞了晋地,打了楚国,使得燕人只要需要,就可以直接从南门关出兵惩戒这些小国,直接的威胁一下来,小国们马上向燕人服软。

    虽然不至于都像梁国那样当燕人的狗,

    但至少你调戏她时,她不会报官,而是一边后退一边带着风情:“死鬼,讨厌。”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就是这般的现实。

    小国的使臣们上来之后,全都坐到了“插班生”位置上入席。

    再之后,

    是重头戏了。

    首先上来的是,

    是楚国使臣景阳,这位景大夫是出使燕国的老使臣了,而且随同的副使,竟然也是郑凡的老相识,景仁礼。

    楚国使臣表达了希望两国可以解除误会遵从和约让两国百姓免于战火的美好期望,也祝愿大燕皇帝陛下万寿无疆。

    乾国使臣,姓富,叫富薜;

    他也是先表达了对两国和平的希望,但在最后,祝愿大燕皇帝陛下万寿无疆后,先祝福了六殿下,再祝福了太子。

    “哈哈哈………”

    姬成玦直接当堂大笑起来,

    起身,

    指着乾国使臣富薜,

    对众人喊道;

    “乾人向来军备不行,孱弱怯懦,唯独擅长勾心斗角,这窝里斗的本事,那是真的让人自愧不如。

    大家听到没有,

    他居然刻意地想要在孤和太子殿下之间埋钉子,

    怎么,

    真当我大燕是你乾国么,

    会窝里横给你们乾人看笑话?”

    富薜闻言,面色羞红,他其实就是这个心思,甚至在先前上殿前观察风向时就已经想好了等自己这次出使之后会让使团里的谁谁谁写文章来把自己今日的“机智破贼”的故事给写出来。

    要写到自己在燕蛮子朝堂上时临危不惧,尽显大国风采!

    同时,

    为燕人的六皇子和太子之间埋下嫌隙的种子,

    以类似二桃杀三士的方式为大燕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