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今夕何夕第四十节

    第四卷今夕何夕第四十节 (第2/3页)

欢那些虚头虚脑的仪式,但宣传新能源汽车,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又离不开媒体的宣传。

    离开省委后没有回办公室,而是吩咐孟新送他回甜井巷。车上给妻子打了个电话,告她晚上回甜井巷吃饭了。正好邢芳去了她三姐家,回去也是空巢。

    提到邢菊,荣飞便想到了常乾坤和他的新世纪电器。拒绝了老常的对于联投的希望后,荣飞脑子里一直在想新世纪的问题。在他眼里,上市已十年之久的新世纪在常乾坤一帮人手里搞的相当不错,问题延迟至现在才发生(其实荣飞不认为顺宁盯上了新世纪是多大的问题)其实已经是奇迹了。或许是北重留给他的记忆,荣飞对国有独资的经营模式一直深表怀疑,怀疑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企业一把手的政绩观,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关注什么?答案似乎很简单,将企业做大做强,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追求更新的技术进步,谋求更高的利润,上缴更多的利税,为员工谋求更高的福利——如果层次更高,会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比如搞搞慈善。难道还有别的吗?

    但是某些国企会在实际运作中发生价值观的偏离。比如胡敢执政时的北重,比如北重在本次分立破产中对自己的拒绝。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观,在自己看来就是悦上。领导的意图是绝对的和唯一的,只要领导满意,哪怕职工不满意或者对企业发展不利也在所不惜。

    领导的决定或意图会不会对企业不利呢?这就是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了,过去有句话,叫做在局部看来是可行的,全局未必可行;在全局看来是正确的,局部未必正确。这个关系也可以叫做局部和全局的关系。这就比较玄妙了,假设局部失利了,领导可以解释为全局是有利的,这就带来一个解释权的问题,老百姓既站不到那么高,也没有解释权,反正都是领导的事。

    荣飞相信领导们不愿意将事情搞糟。就像北重的分立破产,从最高层的出发点绝对是想解决军工企业沉重的历史包袱,搞债转股也罢,搞整体或者部分破产也罢,出发点没有一点问题。但下面的情况千奇百怪,用一个政策囊括所有情况简直就是梦想,可是这么大的事不出政策更是儿戏。民品破产后的重组集团考虑由自己控制的公司收购绝对是负责任的态度,因为这么大的动静,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交出去引发不稳定怎么办?市里对出具有关承诺书不是就担心这个吗?可是联投接收北重的民品资产和市场绝对不会损害职工的利益,自己可以做这个保证,北重的领导们不是不相信联投,但他们不愿意在集团据理力争。何况,领导的实力来自所辖的实力,公司资产和销售大幅度缩水是每一级领导都不愿看到的事情,在追求GDP增长的当今,无论是块块还是条条,没有人轻易将自己碗里的肉拨出去。

    问题碗里的不一定全是肉。国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走。

    如果是私企,资产的拥有者绝对会计算其资产的收益率。除非其拥有者素质过低,那样的话企业很快被市场无情地淘汰掉。所以,私企的经营者一定会选择有利于其发展的道路,虽然各条道路的通畅见仁见智,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私企的现实是,即使是父亲的财产,儿子来经营,遇到北重目前的情况,99%的经营者会将民品卖给联投而不是留在自己手里。父亲暴跳如雷也没有用,儿子会想,老爸真是老糊涂了,像他那样的搞法,几年就将家败光了。如果是国企,下级基本是首先考虑上级的态度而不是企业的根本利益,你坚持保护企业的根本利益,忤逆了上级,乌纱帽都被摘掉了,还混个屁

    新世纪电器纯洁股权的开始,不过是北重某种意义上的翻版,荣飞内心对新世纪的前景就不太看好了。常乾坤本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