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吻得痴呆还他家

    第三十章 吻得痴呆还他家 (第2/3页)

生对张道然说:“供销社的工作名不虚传,对农业的扶持引导起了示范带头作用。”张道然意味深长地说:“为你们乡的工作也撑了面子。”贾春生自然不知道张道然的话指的是过去供销社为乡里垫付农业税的事,再说那时张道然在南桥工作,贾春生却不在程冯工作。张道然又用居高临下的口气说:“我们不能为农业仅抓农业,对相关的工作也很重要,整个工作就象一个系统工程。”贾春生认真倾听着张县长的话,似乎明白了他要“顺便”看供销社的真正意义。

    这是一块农家的菜地,紧处农家的后门,用柴杆围着的篱杷。那农家的老婆子见是林主任带来的人,知道一定是来看稀奇物的,而且都是干部的穿着。她没有言语,便机械地打开菜地的篱杷门。张道然等顺着田沟走进去,大晴天田沟是干燥的,这块田不过就是两厢小菜地,那长着宽叶,叶上有线条,才尺把高的稀疏的薄荷草,看不出有什么了不得的。林志懋站在对面的田沟里,笑着介绍说:“张县长,您是第一次来,这薄荷是吊过头刀油割后才发起来的,长了个把月,割头刀前的七月份贾乡长来看过,近一米高,都封着行,绿油油的,老远就一股薄荷香味。”张道然望了下林志懋示意听进了他的介绍,便蹲下来,摘了片叶子,经手指捻过,然后放到鼻子底下闻闻,果然奇香扑鼻,沁人心肺。他站起来后,望着林志懋说:“种薄荷有什么优越?”林志懋正津津乐道地讲述薄荷的来历,张道然的手机响了,他按了绿色键接通。电话是曾国超打来的,他过去的南桥镇党办主任,现任龙场镇常务副镇长,管财经。对方大着声说:“老领导,我有个工作要向您汇报,想得到您的指示,看您什么时候有空,我就上县来。”张道然回话说:“这有不有空就很不好说,你有什么事非要找我不可呢?”对方说:“是的,是的,要么我今晚就上县来。”张道然最后说:“那就这么说,我现在还在程冯。”对方又说:“那我改在明天晚上上县。”张道然就说:“那你看着定。”随后便关了手机。

    农业结构调整的出路在哪里,一直是这个农业大县探讨的难题。张道然看了听了,觉得到程冯真可谓不虚此行。他回到县里,郑重其事地对县委农工部的同志们说:“人家供销社都在想农民之所想,急农业之所急。我们农业部门更应该当担起这分责任,我昨天在程冯供销社,看了他们引种的薄荷,和吊出的晶亮透明的乳白色薄荷油,据说市场潜力很大,我们县靠粮棉作支柱的历史是应该进行历史性的调整了。”大家觉得很新奇,也听得很认真。他最后说:“我们最好是组织部分乡镇去安徽太和进行实地考察,形成共识,抢在十一月份播种前落实面积和资金,调回簿荷种。明年力争种植一万亩。你们先拿出个方案,还可和县供销社结合一下,等县委决定了,我们就出去。”

    农工部根据张道然的意见接受任务后,迅速决定由副部长欧阳平负责对薄荷的考察、引种和发展工作。欧阳平一时摸不着头脑,觉得无法动手制方案。他就在部里的档案柜里和自家的书柜里,查找了有关农业书籍,书中仅记载了薄荷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种植方法略有介绍,叶和茎有清凉香味,可入药,而涉及到的加工成薄荷脑,特别是销售市场一概无从查找。他觉得张县长的头脑似乎有点发热,看来非得去安徽太和实地考察后,一个完整的有说服力的方案才能拟出来。他便委婉地说:“这次引种薄荷,在我县农业史上可以说是件具有历史和现实意见的大事。我觉得您说的组织部分乡镇出去看一下,确实很有必要,只有这样,我有了感性认识,方案才能满意地拿出来。否则,实是闭门造车,无处动笔。”张道然听明白了欧阳副部长的话,便说:“你说去哪些乡镇合适,也还得有个意见。”欧阳平得意地笑了下说:“我和县供销社的严主任商量过,选择程冯、闵集、横沟、周老、龙场、北市、观城、上河、三盘、老江河、外洲等十一个乡镇,要求管农业的副书记去,他们已经有人提意见了,说管农业的最苦,脸朝黄土背朝天,终日出没江湖边,而农业在大县税收中又是举足轻重的,县里的政绩中举足轻重的,要求部里组织他们出去走走,还说别的战线都走南闯北下深圳上北京,组织出去过。我想,借这次机会了了他们的心愿,以堵住他们的嘴巴。”张道然想了想说:“可要注意影响,我还得请示赵书记,看他看么说。”欧阳平想出上策说:“干脆,您请赵书记带队去,每个乡镇带三千块钱,县供销社的严主任去,他们多出点钱带一万,由程冯的周主任引着,他和太和县供销社的主任很熟,都在北京开过会,下星期就动身,赶在国庆前回来。”

    张道然装着欧阳平的建议离开农工部,就直上三楼,敲赵书记办公室的门。县委办公室秘书科的小湛听到敲门声,忙出来对张道然说:“哦,是张县长,您找赵书记,刚才赵书记在找王书记,可能他们是有事出去了。”张道然的办公室在政府大院那边,因为需要经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