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二章 (第2/3页)

投资村里又没有积累拿出来,其实是用高利借的款。高利借款也确实能解救村财务的燃眉之急,但也给村里背上欠债的包袱。村是大家的村,是村民的村子,包袱其实是村民背的,羊毛出在羊身上么!小学原还剩一栋平房,有八间,作为了厨房、柴草房和老师的午间休息室兼办公室,老师们不在一间房子里集体办公。老师们都还是本村或附近村子里的人,一放晚学学生们鸭群似的归家,老师们也都各回各家去了,只有一个烧火做饭的婆子孤守着空旷的学校。她是村里老支书的遗孀,子女们都成家自立了门户,是村里为了照顾她,特地安排到村小学给老师们做饭的,每月还有百多元的报酬。小学与居住的人家隔开着,入夜后尽管繁星闪烁,蛙鸣蝉唱,学校里总显得那么清圣而又孤寂。林子安吃了夜饭踏着银色的月光夜路,走进这庙宇般的圣地,仰头见教学楼的三楼村委会办公室里已亮着灯,他上楼进屋,见贺书记和颜村长已经先到了。颜村长叫他坐,然后说:“颜医生是个大好人,住在他家比哪家都好!你说是吧,老林。”贺书记接过话说:“老林到我们这里是来受苦的啊!县里也真是的,不知把你们赶下来做什么!”林子安想和支书分辩,难道是自己来错了不成,但又一想,没有和他们计较,只好若无其事地说:“是的,颜医生的刘奶奶也不错,知道我要开会,特地赶早做了夜饭。”他接着转了话题说:“书记村长都在,今天一定要把化债的事安排好罗,县里马上要搞第一次检查,再不开始搞,迟了就来不及了。”他这话一出口,书记村长都忌讳似的屏住了呼吸,他们心想,这个蚂蜂窝是捅不得的,不化债与化债都还不是东荆河村的人,还想升成国家干部不成,再说你老林也没法解决。

    通知说“夜饭后”就是他们开会的准确时间。俗话说,“夜饭有一餐,就等月发亮。”尤其在夏天,日长夜短,农村农活忙,就是不忙已是传统形成的“九三九”的倒三餐。林子安也还能适应环境,他是个委曲求全的人,在单位上,为了企业和苦难职工的利益,作为弱势群体负责人的他,求人家有职有权的部门开绿灯办事,经常赔客敬酒喝酒,宁可自己喝得翻胃,喝得胃穿孔,硬是逞能坚持着。他们聊着聊着,村组干部陆续来了,会议由贺崇官主持。贺崇官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比林子安要小上十岁,可是从脸像和神态上看,却象比林子安年岁还大。林子安以工作组的名义先行讲话,他很正板地说:“我进村后,这是第二次参加你们的村组干部会,那第一次是见面会,只说了些客套话,我在这里也看到了,你们都很忙,起早摸黑地赶着家里的农活。这次会,我们工作组是要开展实质性的工作了。”他接着介绍了河南南街村发展集体经济、搞外圆内方的经验,特别强调指出,大县没有一个出点名或发展得象样儿的村。他最后分析说:“我看,关键是我们要不能安于现状,要居安思危,开拓进取。比如说债务问题就是阻滞我们村级经济发展的枷锁。这次根据县委安排的全县农村化债工作,要从我们村组干部带头做起,首先主动把自己高息借款的利率降下来,把借据换过来,县里检查组是要看换过的借条的。我就讲这些,你们都表个态,说说看法。”接下来是颜默山安排工作,他也只是抽象地说了化债的事,重点安排的是哪家哪家夏征的欠款,怎么借款购油、抽水抗旱的事。再接下来是参会人员发表各自的看法,村组干部共计十二人都在场,有人提出来说:“刚才林组长讲了很多,我看西瓜销售形势较好,要抓住这个机遇,把夏征的欠款收起来,不收齐影响了交款的户子,到秋征就无法进行了。”也有人说:“这息降不得,要降除非县里拿钱来补贴。”这话象下撇脚马将了林子安一军,会议的气氛显得沉重起来,

    问题越扯越明确,矛盾越扯越深入,工作组的工作难度也就越来越突出。林子安觉得不能任其横说,便拦住大家你一嘴我一舌的话说:“县财政都亏了一个亿,有钱拨下来,还要我们来做什么工作!”会计忙抢着话说:“林组长,这息降不得,那些债主要吵上你的门的,吵得颜医生不安逸都要赶你走的。借条都是白纸黑字写明的,村委会又不能象企业关闭破产,把债务都蹬掉。而且,条子上面都有书记村长的签名担保,,若降息,那不撤了他们的屋,杀了他们的儿子才怪!”林子安发了点脾气说:“这些欠款是你们的子孙都难还清的,村里没企业,提留收不到,群众抵触情绪大。利滚利,息加息,水里背被絮越背越重啦,这怎么了得!”颜默山在这关键的时候接话说了:“你林组长也不担心很了,我们年年天天都过来了。我看这样,万一上面要来检查,要会计把那些欠债重写几个借条,按银行利息填写,搞几个人签字,应付检查,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的,保管他们有看的,保管你林组长能过关。”林子安一听这话,怒气冲冲地说:“你们把我当日本人哄!不是县里的安排,我林某有什么和你们过不去的。县里是为你们的好,我也是为你们的好,我一个大活人,四十多了,在你们这里都是做爷爷的了,要我来装聋卖傻,休想!”贺崇官也火上了,皱着眉头,不知是冲着谁没好气地说:“正经的收款子的事不搞,扯个换屁据。散会!”夜已深了,村组干部会就这样毫无结果的不欢而散了。

    清晨,露水晶晶。林子安照样插着耳机,听着收音机节目,在万亩西瓜田边转悠,眺望天边发白、发黄、再到发红,一个火球冉冉地冒出地平线,冉冉地升起,金光普照大地,气势磅礴而辉宏。他有些眼花,便转过脸去,在碧波的田野,已有了五颜六色的庄稼人在摘起成熟的西瓜了。可他的脑中还在思虑着昨晚村组会的情形,忧虑着农村债务的矛盾。这时,两辆大卡车已滋滋地开到了田边的大路上,杨技术员嘿嘿地带着那购西瓜的老板来见林子安,林子安也迎上去。其实那汉口老板并不象电视上的老板那样有派头,原来他也不过就是农民闯市场闯进了城的老板,和这里的庄稼人没有二样,和乡野的土地房屋差不多颜色,人和物都协调着。不过,老板的眼睛还是很精灵精灵的,说出的话里带有经济头脑。不一会,颜医生过来,把林子安招到一边,悄然说:“昨晚的事知道了,你不必放在心上,我知道你和他们是对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