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河道水浅倍警惕 汛期即至冇猛涨

    第十九章 河道水浅倍警惕 汛期即至冇猛涨 (第2/3页)

当回事,多收总比少收的好。”蔡继文还在坚持说:“这双抢他们都知道的,再说全乡也就万把亩的双晚,不碍事的。就是夏收时,时儿下雨时儿天晴,油菜种得多的群众抢阴天都砍割抱回家了。种得少的就等天气好。哎,我们这里四五月份等天晴好的年份没有几回呀。”他们正聊着,机关人员老少男女20多人一下就聚到了党办里,李盛北和办公室的小张,忙着去从邻近的办公室里搬来凳椅。沈百川望着众人,声音由小到大地说:“大家安静了。这时召开机关人员的紧急会。请曾书记讲话。”曾国超一副威严端庄的脸像,很有杀气地说:“这时开个紧急会,就是一个事,也许大家都没想到的,催劳力。刚才省市县都开了电视电话会,在一星期内长江水位要超过警戒,甚至更大。往年应该是民工下堤的日子。大家迅速下村配合责任片的包村干部,按警戒水位的要求,把各村应上的带队村长和劳力催上堤,还要带齐木桩、蛇皮袋、铁锹、挑担等器材。时间要求是连夜赶上堤,不能超过转钟,堤上指挥部要点人头的。任乡长他们如果从堤上传来信息,哪个村的领导劳力没有按时到位,是要追究包村干部的责任的。我希望大家不要在防汛问题上挨棍子。这时散了会,马上赶下去。办公室已经通知了各责任片,片里的包村干部已经下村去了。”曾国超的话音一落,沈百川就望着蔡继文,说:“蔡书记,说几句。”与会人员已听得瞠目乍舌,扣紧了心弦,真的还要上堤!蔡继文面对众人,还是说:“防汛是天大的事,刚才曾书记讲了,按曾书记的意见去落实。我也没有多的话说,就是大家在催劳力时,不能忘了督一督双抢。当然,大部分群众都很自觉,也有少数人还要靠别人督,在催督中还要加强科技指导。再就是群众家里的主要劳力都上堤了,留下来的妇女和老人,要抓时间抢收抢种,协调把劳力组织起来,让群众互帮互助。不能顾了防汛,忘了生产。不搞好生产,洪水下去了,灾饭没吃的,吃什么。三提五统,我们收什么。”沈百川最后坚决地说:“按县里的要求,任乡长上堤去了。刚才,曾书记给乡领导分了工,我留在机关值班,蔡书记也留下来抓生产。各位还有没有什么说的。”他停了下,扫了下大家,又说;“没有说的,就散会。”大家喳地起身散去。

    基层工作被称为是打处火的工作,基层领导几句简洁明了的话就把工作布置了。他们散会的时候,也是太阳要暗淡的时候,单位上的人该吃晚饭的时候了。当然,会上乡领导没有说是吃了晚饭下去,还是不吃晚饭下去,只说是立刻下去。有人在走出小会议的时候,小声嘀咕了:“总喊狼来了,就不见有真狼。这次只怕真的狼要来了。”也是的,象这样的紧急会,近期乡政府已经开过几次了,乡领导总不厌其烦时那么严肃认真的强调,可总没有见长江里发大水,发象98年那样的大水。当然,有家属在机关里住的,就在家里赶忙扒了几口饭,急匆匆地下村去了。食堂的吴妈正在忙着为单身干部们做饭,她已经感觉到机关里有紧急的工作任务,所以抢早了半小时做饭,好让他们不急不慌地吃饱了饭,去忙别的工作。尤其是曾书记,自从与家属闹了矛盾,更少了人的关爱,她看在眼疼在心上,所以要让曾书记吃饱吃好,才下村去。下了村,一餐夜饭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吃,还不知有没有没吃的哟。可怜他们当干部的!曾国超上到二楼房间提了公文包,就下楼来习惯地向食堂走去。吴妈一眼就瞟到曾国超进了食堂,忙不好意思地说:“曾书记,饭已经熟了,鱼还在锅里焖着,马上就熟的。您稍坐一会。”曾国超没有好气地说:“现在哪有时间吃饭,都什么时候了。”他说完这话,发现吴妈不再作声,而是象受了委屈的小孩,又不敢申辩地去悄然做自己的事,就觉得这话象斧砍似的太陡了点,怎么让人受得了呢!心中对吴妈突然有了这种在乎的怜悯之感,边推自行车出门,边说:“吴妈,晚饭我还是要吃的,等我下村催劳力回来了再麻烦你。”吴妈听得“麻烦”二字,心里象喝了凉粉似的,甜爽爽的,她可从未见一副圣人象的书记在她一个下层人面前客套过。曾国超似乎觉得这话还这完整,又说:“你忙着吧,我去了。”吴妈一下有些激动起来,脸上飘起从未有过的红润,忙转过身,笑盈盈地说:“您放心去催劳力,走夜路要多当心点。”他们的对话不多,也都没有在意什么,而那对话的声音却永恒地回荡在小小的堂厅里。

    西边挂起了乌黑的云块,云块内充盈着红红的霞光,霞光映着云块变成了纸剪的大象、纸剪的牧童、纸剪的耕牛,还有纸剪的棉花朵,还有很多很多,意味什么就有什么,天然的立体艺术品。徐徐的风丝凉爽着人们的燥热的心田,平整的水田被一蔸一蔸均匀的秧布满着,有短裤的汉子,有裤腿拽得高高的村妇,他们躬着背,索性取掉头上的草帽或斗笠,不伸腰地机械般娴热地将一捆捆嫩绿的秧苗,几根一蔸地插进稀软的泥土里,还保证没有插冤蔸秧。那几个平方匀布的一捆捆的秧苗正好铺上裸露的一方,那准确度还真不亚于科学家的电脑计算器。庄稼人就是这样世代相传的耕耘着,把汗水滴淌到泥土,把收获贡献给人类。在芬芳的江汉平原的泥土上繁衍生息,创建人类文明。曾国超蹬着自行车,迎着清甜又时儿夹着淡淡农药味的微风,顺着田间小路,来到了他所驻的桐梓湖村。他径直地来到村小学,他的住房前,停好自行车。眼前仿佛呈现出往日花花绿绿,蹦蹦跳,圆润脸蛋的孩子,鸭群一般地离校归家去。曾国超迎上提着农约机的校长问:“谢校长,你见过治德书记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