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3章 不能让他们跟着

    第2213章 不能让他们跟着 (第2/3页)

    来到甄宓的住处,甄宓还在等待着他。

    “夫君去向母亲问安,这一去可是用不少时候。”迎上曹铄,甄宓欠身说道。

    “我和恒儿早就从母亲那里出来了。”曹铄回道:“刚才和恒儿谈了些事情,我发现他的一些想法实在是让人不太明白。”

    “恒儿哪里做的让夫君觉着不满了?”甄宓向他问道。

    “不是不满,只是不解。”曹铄说道:“他想要我把子文和子建都调拨给他。我对此实在是不太能想的明白。”

    “夫君觉着哪里想不明白?”甄宓问道。

    “难道你不觉得古怪?”曹铄说道:“恒儿想要带兵,也想要把羯人给彻底灭掉。怀着这样的心思,他应该是希望身边没人可以节制才对。可他却偏偏提出,要子文和子建随他一同出征。子文与子建都是他的叔父,带着他们,俩人一定会让他感到掣肘不少,毕竟许多决断,只要俩人反对,恒儿就会陷入两难。”

    “夫君怎么打算?”甄宓又问了一句。

    “我觉着子文和子建应该得到封地,各自去封底做他们的逍遥王。”曹铄说道:“平定北方就让恒儿去办,他有雄心壮志,先前在雁门关也已得到我的认可,是该彻底放手让他去飞,而不是还把他护在羽翼下面,让他受到各方面掣肘了。”

    “夫君这么认为,那就这么办好了。”甄宓回道:“许久之前我就说过,恒儿与夫君很像。他不仅是脾性很像夫君,为人处世与雄心壮志上,也是有许多地方相像。”

    “他要是真的能像我,大魏倒是省心了。”曹铄微微一笑,对甄宓说道:“其实你也不用一味的替他说好话,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我是再清楚不过。虽然这几年没有怎么见过,可我在得到有关雁门关一战的战报时,我就感觉到战斗中的许多细节,和我用兵有着七八分相似。”

    “恒儿用兵和夫君有着七八分相似,那也是他景仰夫君的结果。”甄宓说道:“我记得以前曾问过恒儿,要是让选择将来成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会选择哪一个?他给我的回答就是,他要做与父亲一模一样的人。”

    “小子倒是挺有志气。”曹铄笑着点头,他对甄宓说道:“夫人,天色不早,我们也早些歇息吧。明天一早我还要廷议,今晚再和夫人缠绵几度,只怕天就已经亮了。”

    “已经是老夫老妻,夫君居然还是没个正经。”甄宓轻轻一笑,对曹铄说道:“我伺候夫君更衣。”

    当天晚上,曹铄留宿甄宓住处。

    也不知道他夜里和甄宓缠绵了几回,甄宓的侍女和附近的卫士只知道曹铄离开的时候甄宓还在睡着。

    以往每天甄宓起的都挺早,偏偏曹铄留宿的这天,她却睡到了日上三竿。

    离开甄宓住处,曹铄直接来等到了前堂。

    已经有不少幕僚、将军等在这里,其中也包括他的儿子曹恒。

    走进前堂,请众人落座,曹铄问了一句:“还有没有没到的?”

    “回主公,还有几位没有来到。”负责召集廷议的官员回道:“这几位分别是……”

    目光在前堂扫了一眼,曹铄打断了他:“我已经知道是谁,不用点他们的名了,回头告诉他们,这个月俸禄不用领了。”

    召集廷议的官员答应了一声,躬身退了下去。

    曹铄向在场的众人问道:“今天我们要谈论的是什么事情,诸公应该已经有所了解?”

    郭嘉站起来对曹铄说道:“我认为最先应该讨论的,是长公子雁门关一战大胜羯人,该如何赏赐,以正赏罚。”

    “奉孝认为该怎么赏赐?”曹铄向郭嘉问了一句。

    郭嘉回道:“我认为理当给长公子分封官爵,如今长公子虽然身份尊荣,可他却没有官爵在身,以后再遇见同样的事情,如何调动兵马抵御强敌?主公给了封赏,一是全了雁门关将士们的心愿,二则是长公子有了官爵,以后可以更多的为主公分忧。”

    “你们认为怎样?”曹铄向众人问了一句。

    曹恒确实立下了功劳,也确实有了足够封官加爵的功绩,而且他又是大魏的长公子,最先提起要给他封赏的还是郭嘉,众人哪还会有意见,纷纷附和着。

    “既然你们都觉着可以给他封官,那我就给他封个官爵好了。”曹铄又向众人问道:“你们觉得给他个什么官爵合适?”

    曹铄没有直接决定给曹恒封个什么官,众人一个个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应才好。

    曹恒年纪太小,要是直接给个高官,只怕会惹那些常年为大魏征伐沙场的将军们不服。

    要是给他封个小官,即便到了各地,也不可能调拨的起兵马。

    官给的小了不合适,给的大了同样不合适,所以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开口该说些什么。

    “奉孝,是你先提出给他封赏,你认为给个什么官合适?”曹铄等了一会,目光落到了郭嘉的脸上。

    郭嘉回道:“主公明鉴,我认为长公子在雁门关一战,立下的功劳不小,封个前后将军应该没什么不妥。”

    “前后将军可仅次于左右将军。”曹铄说道:“再往上就是大将军,奉孝难道不认为这个官职过高了?”

    “主公明鉴,我并不认为这个官职太高。”郭嘉回道:“大魏上下,确实有不少将军曾立下如同雁门关一战的功劳。可将军们却很难做到像长公子这样,自家损失一百多人,而羯人却损失了三四万人。细算起来,羯人死了三四百人,长公子所部将士才损失一个人。要是我们每次出征都能得到这样的战果,雁门关一战也就没了可圈可点的地方。长公子能够做到这种境地,不知其他将军能不能做到?即便是有一人可以,我也会收回刚才的举荐。可惜自从主公当年征伐天下一来,我还没见到哪位将军可以做到像长公子一样的地步。”

    “奉孝难道不觉得,已经把他夸的有些飘然了?”曹铄对郭嘉说道:“像奉孝这样,可是不妥的很。”

    “还是那句话。”郭嘉回道:“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你们怎样认为?”曹铄又把皮球推给了其他人。

    众人纷纷附和,只有陆逊站起来说道:“主公,我认为给长公子封个前将军并不合适。”

    没人想得到陆逊会这么说,所有人都把目光转到他的脸上。

    有些人甚至开始为陆逊担心起来。

    曹恒是大魏的长公子,将来是要继承整个大魏的。

    这个时候站出来说封他个前将军不合适,曹铄还做魏王的时候,他或许不会被怎样。

    一旦等到曹恒当权,只怕他不会有好日子过。

    众人都不反对,唯独陆逊站起来表示不认同,曹铄也很疑惑的问道:“伯言怎么看?”

    “我觉着应当封长公子为大将军。”陆逊一开口,刚才还替他担心的众人心里都在暗骂,这个马屁拍的真好,看出魏王打算封长公子一个不小的官爵,居然就顺势来了一句,说是该封大将军,要是长公子真的被封了,还不得欠下他一个不小的人情。

    册封曹恒为前将军,曹铄都在迟疑是不是应该,要是给他一个大将军,只怕当场就会乱成一锅粥。

    毕竟大魏上下有功劳的人可不在少数,这些人还没有资格做大将军,只不过是获得雁门关一场战役胜利的曹恒,又怎么可能被封个几乎是不能再高的军职?

    “伯言这么说,我可就不明白了。”曹铄笑着摇头,对陆逊说道:“雁门关一战,可没有南蛮击破孟获一战规模更大。即便是撇开那一战,南蛮战事如同这样的战斗发生次数也是不少。要是依照战功,岂不是姜伯均更应该被封为大将军?”

    “大将军一职并不是单纯只看战功,二人是要看可能为大魏尽心尽职。”陆逊说道:“长公子是大魏的长公子,等到主公称帝以后,他就是太子。太子兼任大将军,为主公分忧,难道还有人敢说三道四?”

    目光在众人脸上扫了一圈,陆逊接着说道:“主公要是不信,尽管向诸公询问,又谁不认同长公子做大将军?”

    众人面面相觑,心里都在暗骂陆逊。

    此时此景,长公子也在场,即便他们不认同陆逊的说法,谁又会站出来招惹这位将来的魏王?

    没人吭声,陆逊接着说道:“主公也看见了,这么多人,哪个不认同长公子做大将军?”

    曹铄眉头微微皱着没有应答。

    他很清楚陆逊是在利用众人不愿得罪曹恒的心理。

    至于陆逊为什么要请他允准曹恒做大将军,曹铄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曹恒在这件事中究竟会怎么办。

    陆逊提请曹恒做大将军,在场的幕僚和将军们没有一人敢出言反对。

    曹恒却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

    他对曹铄说道:“父亲,前将军一职孩儿担当已经是心中惶恐。雁门关一战,虽然我是立下了一些功劳,可和将军们相比,却不值一提。父亲要我领军讨伐羯人,我认为前将军已经足够。至于大将军,孩儿不敢想,也不敢去做,还请父亲明鉴。”

    曹恒这么一说,曹铄满意的点了点头,对众人说道:“既然他自己都说愿意做前将军不敢受大将军一职,你们也就不要提起其他。我心意已决,册封曹恒大魏前将军,诸公还有什么话说?”

    曹铄已经宣布册封,陆逊就算是有话也不敢再说。

    众人躬身一礼:“恭喜魏王,贺喜前将军!”

    曹铄微微点头,曹恒则向众人抱拳行礼,口中不住的称着多谢。

    **************************************

    廷议结束以后,曹铄把郭嘉留下。

    等到前堂只剩下他和郭嘉俩人。

    他向郭嘉问道:“奉孝认为伯言今天想做什么?莫名其妙,突然冒出一句要我册封恒儿大将军。以恒儿功绩,他怎么可能担当起大将军的职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