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2章 大材小用

    第2412章 大材小用 (第2/3页)

恒回道:“正因为有了竞争,两者才得以壮大。还有,近来大魏商贾云集,除了望月楼和凌云阁,也有一些并不是大魏朝廷管控的大商出现。儿臣曾向俩人问过,有没有必要打压这些大商,从而促成望月楼和凌云阁保持优势。”

    “他俩怎么说?”曹铄问道。

    “虽然说的话不同,意思却是相差不多。”曹恒回道:“有了这些大商,才能促使望月楼和凌云阁产生危机感,才能形成竞争,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货物流通和购买之中。大魏需要的并不仅仅只是望月楼和凌云阁,也需要很多不属于朝廷管控的商贾家族。”

    曹铄点了点头,对曹恒说道:“大汉朝过往对商贾并不看重,甚至还打压过商贾,只许他们乘坐牛车。如今我大魏朝却不会那么做,我们不仅仅不会打压商贾,更不会把一些东西作为贵胄和皇室的特权。譬如马车,既然有马有车,为什么百姓出行不能乘坐?苏真上回和我说过,他不仅打算建造马车货卖,甚至还打算弄一些统一样式的马车在道路上,由专门的车夫驱赶。有人需要使用马车,并不要把马车买下来,只要给少量的钱,就快要乘坐马车走上一程。”

    苏真当初提的这个提议,与后世的出租车形势想差不多,曹铄听了之后是当即答应。

    把苏真的设想告知曹恒,曹铄接着又对他说道:“望月楼会把他们的打算如实告诉你,凌云阁同样也会一样不差的告诉你。你与两家都有联络,他们也都想从你那里套到对方的消息。两家彼此竞争,当然不希望自己的东西被对方知道。与他们往来,你应该明白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父皇放心,儿臣这些还是懂的。”曹恒说道:“从离开望月楼到了凌云阁,儿臣会把望月楼里所说的一切都给忘记了,直到离开凌云阁,才又想起。”

    曹铄点头:“能够做到这样的地步,也是你成长了。”

    “眼看将要进入夏季。”抬头看着天空,曹铄对曹恒说道:“每年到夏季的时候,黄河、淮河以及很多河流都会因为雨水增多而出现涝情。一旦没有及时精准的治理,很可能发展为洪灾。每有一场灾害,国库就要取出很多钱粮用以安顿灾民。你认为朝廷该怎么办,才是彻底解决之道?”

    “儿臣曾读过有关大禹治水的典故。”曹恒回道:“河道纵横,最终汇聚入海。但凡河流只能疏导,绝不能截流。儿臣以为,理应在还没有发生涝情之前,征募民夫,拓宽河道抬高堤坝,另外在选定一些无人的区域,一旦水势过猛,就把洪水泄入那些地区。”

    拓宽河道、抬高堤坝,再选定无人区域泄洪,确实是解决洪水的好办法。

    曹铄转身朝向他,把他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是谁和你说过治水之道?”

    “并没有人和儿臣提过。”曹恒回道:“只是儿臣以往就认为,江山虽美,却也有让人措手不及的灾害发生。大魏疆土辽阔,山川、江河纵横,如此多的江河、山川,让人心旷神怡的同时,也会给人带来不少的麻烦。地震、洪水、森林大火等等灾害,总得有些防范的办法。所以儿臣曾特意琢磨过。”

    “朕本应把这件事交给你,可你是监国太子,要做的事情很多。”曹铄说道:“虽然不用你去,你却要给朕举荐人才,把这些事情给办好。”

    “儿臣明白。”曹恒说道:“虽然对朝堂还不是很了解,可儿臣却认为诸葛孔明可行此事。”

    “诸葛孔明?”曹铄问道:“为什么会是他?”

    “孔明熟知天文地理,管理府库军需,从未出过纰漏。”曹恒说道:“可见他在内政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儿臣认为把他放在如今的位置上,确实是委屈了他。不如提拔他为九卿,指派他防患灾害。倘若办的好了,另有赏赐,要是办的不好,再责罚不迟。”

    “朕要他管理天下府库,行调拨之事,你觉得是委屈了他?”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