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仿作

    第402章 仿作 (第2/3页)

身边的跟班手里接过一幅画卷,在众人面前缓缓展开。

    画中是一纤瘦老者,蓄着山羊胡,头戴一顶小圆帽,看不清法式,面部表情画家只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来,略显单薄,但单薄中却十分浓重地展现出了老者的神态目光以及淡淡的一点点病态。

    可谓神来之笔,画龙点睛的手法。

    郝俊看不透彻,只当是一幅普通的画作,从画作表面上透露出来的信息,人物似是晚清民初,想必有点价值。

    但随之他就听到了一阵窃窃私语,稍后便是一阵哗然。

    文老也睁大了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那画作。

    收藏者们擅长的领域不同,有古玩,有画作,有瓷器,早有几名深通赏画的大师道出了此画的来历。

    国内的肖像画与国外不同,尤其是古代,肖像画作除开宫廷帝王肖像画之外,种类稀少,而且绘画手法多追求神似而不是形似,比较出名的仕女图多是千篇一律,直到清末时间才逐渐有画家开始尝试与西方胡作融合的绘画方式,这幅老叟图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但恰恰这幅老叟图在95年之前还沸沸扬扬的吵闹过一段时间,就是追究其作者和作画时间时出现了意见不一。

    最后定为民初的仿作,但即使是仿作,融合了仿作者个人的绘画风采,加之十分稀少,价格也一度被炒的沸沸扬扬。

    郝俊闻言,才知道原来这幅陈旧的画作居然是威名赫赫的老叟图。

    至于他从何处听来的,则是要追溯到11年那次震惊沪城的拍卖上,一位商人以极低的价格拍得后,转手就以将近三十倍的价格转手他人,创下了业内的一段神话,以此也打破了95年专家们对这幅画的认知。

    当然,仅凭这点,也不能使得门外汉的郝俊对这幅画有些许了解,主要是判定这幅画的作者和年代时有一则有趣的小故事。

    不过,虽是如此,这幅画在此时国内的人物肖像画做之中依旧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沈大师其实是以盗墓起家,收藏者对这类人可谓是又爱又恨,而这位沈大师又是个会来事的主,很会死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