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朱雀门前,鄂公府外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七十七章 朱雀门前,鄂公府外 (第1/3页)

    第七十七章朱雀门前,鄂公府外

    仙途浪子著

    古语有云: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

    长安,大唐王朝京城,六朝古都,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虽然饱经隋末战火洗礼,但自太祖皇帝李渊建都与此,招募天下能工巧匠修缮、装饰一番,将那战火洗礼的痕迹一一抹去,已经恢复到隋朝‘开皇之治’时期的繁荣。

    自玄武门之变后,太宗皇帝即位,更是重赏技工,大兴土木将这京城规模更加扩大一番。波涛微漾的泾、渭双河,高高耸立的大雁塔,金碧辉煌的大明宫,禅语阵阵的化生寺,书香秀气的翰林院,气势磅礴的官邸群落,仙气缭绕的青虚观,规模宏伟的天监台,嘈杂一片的东南西北四处市场以及那“乒乒乓乓”的各中作坊等,盛世唐朝,繁华长安。

    长安南门—朱雀门,来往行人不绝,有徒步行走的游客、江湖侠士,肩负着沉重胆子的脚夫、行脚商、小商贩,骑着高头大马的文人骚客,坐着八人大轿的名门贵族,达官贵人,自这朱雀门进进出出。两列上百御林军在一名年约十八九岁,将军服饰打扮少女的带领下,来回的盘问着过往行人,严肃认真,威风凛凛。天子脚下,法纪严明,军队训练有素,精神奕奕,但走进一看这些士兵眉宇中还是有些忧愁,倒是让人有些不明。

    一名七八岁的顽童,拿着一串刚刚从集市上买回的冰糖葫芦,一边轻轻舔着那葫芦上的冰糖融汁,一边回头向身后的一名老翁招手,清脆的童音在这嘈杂的过往人群中显得很是突出。

    “爷爷,你来追我呀,呵呵!”

    “孙儿,你慢点儿,小心摔着!”那老翁用那苍老的声音提醒这前面的欢快奔跑的顽童。

    “哎呦!呜呜呜呜……”只见那顽童不小心,后脚尖绊在了前脚跟上,‘扑嗵’一声,绊倒在这石板路上,顿时嚎啕大哭起来,冰糖葫芦也从手中脱手而飞,掉在那正在执勤的军官脚前。

    那女军官吩咐那些御林军士兵一声,连忙弯下腰,捡起那已经沾满尘土的冰糖葫芦,从战甲内取出一张洁白的毛巾,将那冰糖葫芦上的尘土全部擦干净。冰糖融汁本来就黏合无比,那女军官虽说是将那上面的尘土擦干净了,但自己那张洁净的毛巾,却是变得很脏。

    走到那顽童身边,伸出双手,一把将他从地上抱起,拍拍那顽童身上的灰土,顺手将那冰糖葫芦递给他,张开秀唇,柔声道:“这位小朋友,以后走路可要当心哦,别摔着了,你看你爷爷多担心你。”

    这时,那先前跟在那小孩身后的老翁喘着粗气,匆匆忙忙地跑了过来,对着那女军官哈腰感谢道:“谢谢将军,谢谢将军,还好孩子无事。”他接连说了几个谢谢,一边喘着粗气,一边从那将军手中接过那顽童,伸出双手爱怜的摸了孙儿的头颅。

    “老人家,你不用谢我,赶快回家去休息吧,天都要黑了!”那女将军笑意盈盈,微微露出两颗尖尖的小虎牙,似乎方才助人之事,让他很是高兴。

    “孙儿,快谢谢阿姨!”那老翁指着那女将军,教导着自己的孙儿。

    “谢谢阿姨,阿姨的教导,我一定会记在心中的。”那顽童乖巧的道了声谢,随着祖父渐渐消逝在官道上。

    行人甲:“将军真的是一副热心肠,乃我大唐之福也。”

    行人乙:“是啊!”

    “义父,看来这京师重地,的却不同凡响,官民一家,鱼水同欢。”这人声音洪亮,以至这朱雀门外的所有人都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他的话语,无论是官兵还是百姓,纷纷侧头看来。

    这见这说话之人,正是那官道之上的那名高大少年,这少年肤色古铜,一身青衣,如刀切斧削的方面,满脸之上全是不屈的桀骜神态,昂然傲立人群之中,此刻正含笑看着那方才助人的女将军,鹤立鸡群,很是醒目。

    与他同行的还有一男三女四女,只见那男子三十左右,八尺身材,黑色劲装紧裹,显示出强健的体魄,面如黑碳,脸上满布胡渣,不怒自威,应该就是那被称他做义父的男子。

    他们两人身后三名女子紧随,单看这三女,虽说相貌平平,貌不惊人,但身材高挑,柳腰长腿,气质高雅,一颦一笑,贴近自然,仿佛本该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