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汉时期黄金和铜的问题

    关于秦汉时期黄金和铜的问题 (第2/3页)

。此外,还有一种“金五铢”,是1980年陕西咸阳塬下出土的。它的大小形制与西汉五铢铜钱一样,黄金成色与西汉金饼一样,体重九克,比铜钱重一倍多。

    汉代黄金与铜钱的比价,法定是黄金一斤值铜钱一万。但在民间实际流通中,则因时因地而有高有低。《九章算术》中曾记载:金一斤值钱“六千二百五十”,(56)“金价九千八百”。(57)在战乱年代,黄金价格变化甚大,如王莽失败后的长安三辅一带,曾有“黄金一斤,易豆五升”的现象。(58)[WWW.kanshu.com]

    东汉至晋隋期间,黄金愈加贵重,人们对黄金的用途有了很大改变。用于大额支付和商品交易的情况锐减,作贮藏饰品和其他方面用处的大为增加。象皇帝对臣属的赏赐,西汉二百十五年间赐黄金有一百多次,东汉一百九十五年间赐金只有九次,而赐钱、赐物的相应增加,仅赐铜钱的就有六十四次之多。东汉赐金的数额也很少,总计约为二万一千七百四十斤,合今五吨半左右,仅及西汉赐金总数的2%。皇帝赐金少了,臣下献金的也少了,连赎罪也改用缣。把黄金作货币媒介以外的用途,则广泛发展。当时社会风气崇尚奢侈浮华,盛行用金银打造器皿、服饰。汉光武帝的内弟郭况,在家中就蓄有四百多人专门制作金银器物。(59)妇女们用黄金做首饰也很流行,曹植诗云:“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是其时风尚的写照。同时,两汉之际佛教东传,魏晋以后道教也逐渐盛行,寺观庙宇、佛像、法器多用黄金装饰。北魏天宫寺造佛像,一次就用黄金六百斤。特别是战乱频仍,铜钱经常贬值,物价腾贵,人们多以黄金来保存价值,避免损失,这样,黄金就逐渐退出了市场流通范围,成为大家竞相贮存的对象。由于用金数量稀少,黄金的数量名称也起了变化。本来汉代称黄金一斤为“一金”,到了晋代,称“一金”却往往指的是一两了,这是因为使用黄金时用两计算已逐渐习以为常了,而南北朝以后就不再用斤计算了。

    唐宋时代,金银制作工艺达到相当高超的水平,黄金用于打造器物、饰品以及佛、道法事祭祀、布施等有增无减,黄金的用途更加广泛。与此同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