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灭黄巾曹操暂领州牧事

    第一百章灭黄巾曹操暂领州牧事 (第2/3页)

曹彬(秦彬)两兄弟的保护下去了。

    兖州刺史府正为刘岱战死、黄巾党人的攻击迫在眉睫而惶恐不安之时,荀彧在曹真(秦真)与曹彬(秦彬)两兄弟的保护下到了,荀彧乘机游说道:“如今全国处于分裂中,本州又没有领导人物,很容易被人并吞,大家便会失去统领州民的官位,不如迎接东郡太守曹大人,由他来领导,不但可以对抗骚动中的黄巾党人,并且可以保护本州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

    济北相鲍信一向很看得起曹操,并对曹操寄予很大希望,他也曾劝过曹操回到黄河南边等待时机,这会儿鲍信也在旁听了荀彧之言,表示完全赞同荀彧,并以此鼓动在场的官吏。

    鲍信又帮着荀彧再去跟别的官吏接头,那些做官的正担心黄巾党人跟他们过不去,现在能有人出来领头撑持局面,既可保护生命财产,又可继续做官,何乐而不为呢?于是都很同意让曹操接任刘岱任兖州刺史。

    于是,在鲍信鼓动下,充州内的大小官员连名上表,说黄巾势大,兖州刺史刘岱身亡,兖州恐不保矣!长安一方接到报告,又有太仆朱隽保举,曹操顺理成章地暂领兖州军政大权。

    曹操得了手谕,一面征兵备战,一面安然自得地等着济北相鲍信,济北相鲍信鼓动兖州这些州吏渡过黄河,到东武阳迎接曹操暂摄州事,并立刻整编州郡防卫军,准备和气势正盛的黄巾党人周旋到底。

    但是,黄巾兵毕竟人数众多,作战能力也很强,又刚打了胜仗,声势十分浩大,曹操的兵马少,力量也薄弱,怎么能抵挡得了这么强的黄巾军呢?两军刚一接触,曹操便立刻感到悬殊太大,难以取胜,果然,第一仗便败了,曹操果断地收兵退回坚守。

    虽然第一战告败,但曹操仍然显得信心十足,他认真分析了黄巾党人,认为黄巾党人缺乏马匹,机动性不高,而且组织松懈,目前虽然人数众多,但恃胜而骄,警觉性相对下降,因此,曹操不打算和黄巾军再作正面会战,决定改以奇袭战术,来消磨对方的气势,只要对方气势丧颓,便不难剿灭了。

    曹操经过反复思考之后,准备将奇袭的战场设在寿张城,即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南,寿张城在济水和汶水中间,有个颇为开阔的平原,最适合于骑兵的突击,而骑兵作战却正是曹操之长,曹操曾数度出任骑兵校尉,除了本身骑术高明外,更善于指挥骑兵作战。(怪不得曹操会败于赤壁呢?原来如此啊!)

    黄巾军集结在无盐城与寿张城之间,离曹操的大军很近,但曹操仍想到对方阵地去观察一下,于是曹操大胆地偕同鲍信,率领一支一千人组成的步骑混合部队,亲自到前线勘察地形,以一千人部队,跑到数十万人的跟前去搜集情报,曹操有时的确大胆得近乎于鲁莽!

    曹操心思细腻,长于创造性策划,而且一向勇于行动,经常喜欢自己跑到最前线,因此,后世诗人苏东坡称赞他为中国史上最善于用兵的军事家,但曹操一生的战史中,却经常出现狼狈的危险状况,主要原因就在于他过分的大胆行为。

    曹操对寿张之役的计划周密很感骄傲,因此在会战前夕,带着鲍信到前线去视察,口沫横飞地向鲍信说明他的作战谋略,或许是兴奋过度,曹操和鲍信的骑兵部队超出了步兵部队前面一段很长的距离,正好来到汶水边。

    就在此时,突然之间,眼前出现了一支数千人的敌方部队,曹操只有以数百人的骑兵仓促应战,但岸边地势不平,骑兵队无法发挥冲锋的力量,加上步兵未能及时赶到,人数远居劣势,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之时。

    危急之中,鲍信要求少数勇猛的骑兵健儿,护围着曹操先突围逃走,自己率仅存的骑兵部队浴血死战,虽然曹操极力反对,但鲍信表示军队不可没有指挥官,为了顾全大局,曹操只好趁隙突围而出,结果曹军死伤殆尽,鲍信也力战而死,年仅四十一岁!

    鲍信原是一方富豪,家世不错,在关东军团中,算是难得的有志之士,想当年曹操势单力薄,鲍信却鼓励曹操道:“缺乏智谋的人是无法脱颖而出的,即便目前很强,但总有一天会失败的,将来能拨乱反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