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6岁那年的春天

    第二章 16岁那年的春天 (第2/3页)

。今天儿子高二下学期去报名,很重要。

    主要是自己的儿子不争气。前年中考,儿子以499分考取市一中,当时肖国礼很是得意了一番。毕竟全单位就三个子女考上了市重点中学,这个在小镇很值得夸耀一番了。

    可是儿子去了一中后不努力,第一次季考就从班上第11名掉到第32名。当时肖冉的班主任张中华老师还为肖冉开脱,说平常看他上课很用心,估计是发挥不好,也没引起足够重视。

    结果高一期末考试肖冉全班倒数第三名!最后在一次全校大检查中,班主任张老师从他的课桌下,发现了肖冉已经写了近10万字的小说。

    虽然当时写的题材没有涉及到情se,那时候肖冉也就一懵懂少年,根本就不懂什么情爱。但是他上课不专心,看武侠小说。金庸的,古龙的,卧龙生的,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学习!

    找到了根源,张老师当时没说什么。说良心话,张老师是个不错的老师。只是让肖冉在全班做了个检讨,没怎么批评他。并且事后在班上说,万事开头难,能写出10万多字的文章就很不错了。只希望肖冉以后把精力多放在学习上,毕竟现在学业为先。

    可肖冉当时满脑袋侠义,神功,再加上父母的事情毕竟心里知道点,逆反心理特别严重,认为自己在班上丢了脸。其实班里他还有个一直暗恋的女孩,也姓肖,长得算不上好看,拿后世的话来说,很清纯。

    毕竟那个年代的女孩还是单纯很多,他表白过,结果被拒绝。这次出了这个事,肖冉羞怒之下,偷偷拿了妈妈300元钱下广州去玩,旷了15天课。这下连张老师也保不住,只对肖国礼提了两个要求:1,转班;2,转学。

    照肖国礼的打算是转班,毕竟没离开一中,面子上过得去。但是肖冉犹如脑袋打铁,一定要转学。没办法,只有转到镇上的五中。

    现在想起来,肖冉不禁哑然失笑,也许当时自己要转学,是因为不想面对曾经暗恋的女孩吧!这算不算是暗恋的代价呢?

    其实转学并不象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肖国礼是1970年支援山区建设从武昌火车站被借调到这个小镇的地方铁路的,借用期是15年;肖冉的妈妈,计莲生老家是湖北神农架的,属于远嫁。

    肖国礼家庭成分不好,地主出身,父亲被枪毙,所以在单位一直不得志。本人也心高气傲,没什么人缘。计莲生属于家属,基本说不上什么话。因此肖冉一家在这个小镇上几乎没什么朋友。

    要转学,不光是出钱的问题,还有找关系这点很重要。就好比一个乌龟缩在壳里,老虎想吃它,可无从下手。

    还好,肖冉的姐姐肖静帮了个忙。有时候肖冉也在想,是不是我这辈子运气比起其他人来说还算是好的呢?

    肖静一直在二中读书,不过成绩不理想,再加上上高中后,女孩麻烦很多。肖静长得很漂亮,和肖然比起来简直就不是一个爹妈生的。

    肖冉到现在都很郁闷,后来妈妈说,你姐姐象爸爸,你象我,他才无语。肖静如果拿到后世来评比,绝对称得上校花。后来上了高二,肖国礼就没让她上学了,肖冉隐约听到好象是姐姐早恋什么的。

    不过,肖冉最喜欢的就是姐姐。前世里,姐姐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