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九章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二零九章 (第1/3页)

    八月初八日凌晨栎阳。

    长公主没有召见周忠和焦玮。刘放传旨两位大人到驿馆休息静候圣旨。

    正如事前所料长安的大臣们迫于形势不得不接受张燕的胁迫和张燕联夺取长公主的权柄。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十四年前的洛阳兵变。当年董卓进京后太傅袁隗和朝大臣们也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帮助董卓夺职了何太后的权柄废黜了少帝重建了皇统当时的尚书令士孙瑞甚至还借助《春秋》经义为废黜少帝作了一番辩解。

    十四年后这一幕再次重演朝堂上的武人和士人再次联这是不是意味着长公主命在旦夕大汉社稷将再次遭受浩劫?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大将军了。当年何进被奸阉杀了太傅袁隗以毫厘之差丧失了北军控制权结果董卓进京局势再不可挽救。今天呢?今天张燕同样控制了北军但侥幸的是大将军征伐在外大将军上还有最强悍的胡族铁骑大将军还有挽救局势的可能。

    丞相蔡邕病倒了他强自支撑着身体继续守护在长公主身边。虽然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岌岌可危但他不愿放弃他还有很多事要做很多心愿没有完成。他看完周忠和焦玮送来的奏章后沉默了很久。

    朝廷现在要做的事也是自己一直想做的事。对于社稷的兴大业来说当务之急是限制长公主的权柄最大程度地削减大将军的兵权为小天子顺利主政打下基础。不出意外的话六年后小天子就要主政而这六年时间将是决定大汉命运最关键的六年。此次长安爆兵变危的根源其实就是因为外朝急于削减大将军的兵权想把大将军对社稷的威胁对小天子主政的威胁降到最低然而事与愿违大将军走了北疆武人马上举起了屠刀。

    北疆武人是军功阶层是朝堂上一股强大的力量他们现在成了阻碍大汉兴的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这道障碍如果不能妥善处置不能让他们迅融进朝堂后果不堪设想。

    自己一直试图把军功阶层拒于朝堂之外但事实证明这条路走不通失败了。虽然军功阶层的很多人都出身于黄巾但他们现在是大汉的臣子朝廷要正视他们的功勋要把他们里的力量转化为稳定社稷的力量。在如今对抗已经解决不了问题的情况下在军功阶层要求进入朝廷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的情况下在他们已经用战刀打开了朝堂大门的情况下朝廷不管是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是投降也好是因势利导也好都要敞开胸怀接纳他们了。

    大将军和军功阶层是一体的两者之间的利益密不可分这一点朝廷有清醒的认识。不过朝廷一厢情愿地认为把大将军的问题解决了军功阶层的问题也就解决了现在看来这个理解大错特错。大将军是大将军军功阶层是军功阶层两者之间的利益虽然密不可分但的的确确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利益群体。大将军不能代表整个军功阶层大将军的个人利益更不能代替军功阶层的整体利益。

    长公主和朝廷在这一点上完全理解错了接着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制定了错误的策略以致于引爆了一场危。

    错误需要人承认引爆危的责任需要人承担自己是丞相当然应该承担这个责任。不过让自己感到欣慰的是自己和朝部分大臣为这个错误付出巨大代价还是值得的。因为太傅杨彪、太尉荀攸和大司农焦玮等大臣马上意识到了危爆的根由他们以最快的度修正了朝廷的策略并拿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对策。

    让武人入朝和武人共理朝政利用武人的力量重新制衡皇权和相权并迅限制长公主的权柄削减大将军的权力确保将来小天子能顺利主政确保兴大业能继续稳定推进。

    自己要离开朝堂了活在世上的日子也不远了在最后的这段岁月里无论如何也要为社稷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长公主非常愤怒她拒绝修改官制拒绝削减书监的权力拒绝实行顾命制。

    “传旨周忠、焦玮两位大人请他们回长安去我不会召见他们。”

    蔡邕、筱岚、刘放、孙资、黄岳五位大臣都没动。

    长公主气得面孔通红泪水情不自禁地滚了下来“怎么?你们也想把我囚禁深宫吗?”

    “殿下请你冷静一点。”蔡邕劝道。

    “我还不够冷静吗?”长公主尖声叫道“如果任由他们为所欲为这大汉的社稷就要毁在他们上。我不会答应他们绝不会。你们都退下去此事就这么定了无需再议。”

    蔡邕没有走长公主也没有赶他走。等到筱岚他们都离开后长公主走到蔡邕身边象孩子一样贴在蔡邕的背上搂着蔡邕的脖子无声哭泣。

    “父皇好狠心他把我赶出了洛阳他把一个奄奄一息的社稷交给了我我该怎么办?”

    “殿下你还记得先帝的遗诏吗?”蔡邕低声说道“承担挽救社稷之责的不仅仅是你还有大将军。”

    “大将军……大将军比父皇还狠心我好恨他……”长公主的声音颤抖起来“我叫他暂缓打洛阳他就把陛下带到了洛阳威胁我。我削他兵权他就一走了之故意逼着他的部下动兵变。现在他还要杀我他竟然要杀我……”

    蔡邕长叹。“殿下你想错了。你看看现在的形势大将军的处境比你还艰难啊。”

    天子在渭桥遇刺是事实张燕带着天子避难于北军大营也是事实。但北军出动了吗?张燕动兵变了吗?没有。张燕到目前为止还是保护天子的功臣他没有任何违律的事实。

    张燕的段非常高明他做出了动兵变的态势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了兵变爆的危不得不立即做出应对于是长安事实上形成了兵变之局。但这时长安其实根本没有兵变只不过形势上处于一触即的险境而已。此刻张燕有罪吗?有证明张燕谋逆的证据吗?没有。

    相反何风拿着大将军的令火急火燎地跑到了栎阳保护殿下确保殿下的安全这是应对兵变的上上之策但这时长安有兵变吗?没有。于是何风这支军队的出动就构成了长安兵变何风成了长安兵变的罪魁祸。虽然何风军队的出动暂时化解了长安一触即的险境给朝廷迅做出应对赢取了时间但他在北军没有出动的情况下在长安事实上没有爆兵变的情况下擅自出兵奔赴栎阳这本身就是兵变。

    长公主可以承认这道令的效力即使长安没有兵变你也可以说是一次正常调动。但问题是此刻形势变了此刻北军有充足的理由出动了不管你是否承认何风出兵合法张燕都可以不承认。他都可以出兵他的兵变变成了平叛他的功勋更大了。此刻张燕有罪吗?有证明张燕谋逆的证据吗?没有。有罪的是何风以及给何风令的大将军。

    何风的军队到了栎阳朝廷蓦然现形势不但没有得到丝毫的改善反而陷入了更大的危。朝廷非常被动为了阻止张燕以平叛的名义出兵为了防止社稷遭受败亡之祸他们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和张燕坐下来好好谈谈。

    这和当年董卓进京太傅袁隗不得不和董卓坐下来商谈国事一模一样只不过现在太傅换成了杨彪而威胁社稷的是张燕而已。

    张燕为什么要动兵变?原因很简单大将军放弃了他们拍拍屁股走路了不管他们死活了。他们怎么办?军功阶层如何生存?他们要入朝为卿要参与国政但这还不能保证他们的生存。

    长安第二次兵变司徒王允对武人采取了排斥和杀戮的方式这告诉他们一个道理要想保证生存就要掌握更大的权柄。但问题又来了。长安第次兵变焦、郭汜之乱又告诉了他们一个道理如果武人主掌权柄完全排斥士人会败亡得更快。前人失败的教训记忆犹新历历在目那么今日军功阶层用什么办法才能既保全社稷又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

    办法也很简单以损失天子和长公主的利益为代价最大程度地满足武人和士人的利益。

    现在的形势正好可以做到这一点于是武人和士人坐到了一起商量如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要想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有个前提那就是社稷必须越来越稳定以便确保长治久安国力必须迅恢复以便确保财赋进来越充足。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朝堂要稳定。当他们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讨价还价的时候心里都有一个巨大的恐惧那就是双方没有信任。

    当年洛阳兵变和长安第一次兵变同样告诉武人和士人们一个道理那就是要合作要互相信任最起码在社稷没有彻底稳定之前要尽可能齐心协力。这个道理来之不易是用大汉十四年的灾难是用千千万万人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

    双方如何取得信任?不可能双方不可能取得信任。

    洛阳兵变长安次兵变血淋淋的事实谁敢信任对方?这时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互相制衡以互相间的权力平衡来代替信任于是天子、长公主和大将军就进入了制衡之局。

    制衡之局的关键是官制但今日朝廷的官制是个畸形官制大将军的兵权被独立出来了。因此要想实现制衡要之务是修改官制而要修改官制要之务是削减大将军的兵权。

    大将军的兵权太难动了。今天长安爆的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