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出将入相

    第十三章 出将入相 (第2/3页)

,但孙承宗依然而决然地选择了自杀,时年七十六岁。

    而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以及八个侄孙,皆在高阳守城战中战死,绝对算得上是满门忠烈了。

    这样的人,即使并没有什么经世致用的真才实学,朱大明也要重用他,何况孙承宗还是万历三十二年殿试第二名榜眼出身。

    特别是督师蓟辽的那几年,虽然不是战功赫赫,但其一手打造的宁锦防线,也堪称固若金汤。

    正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而孙承宗就是这样的善战者。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或许会因为御史言官或其政敌的弹劾而不用他,但是熟知历史的朱大明怎么可能放着这样的牛人而不用呢?

    朱大明让内阁拟旨,加封孙承宗为武英殿大学士的当天,即令王承恩派得力内侍,带着新赐给他的朝服,与内阁传旨的中书舍人,一起到通州的潞河驿等候。

    所以孙承宗一行刚进潞河驿,就被眼尖的内侍发现了,然后就在潞河驿,传达了皇帝最新的旨意。

    孙承宗潞河驿拜相,一时传为美谈,而这个消息也顺着大运河很快传遍了天下,也给不少有识之士以莫大的鼓舞,新皇帝看起来是一位英主,新朝一派新的气象。

    由于当日已晚,领了新圣旨的孙承宗也没法连夜进京,只好在潞河驿住了一晚,第二天再进京入宫觐见。

    而传完圣旨的太监和内阁中书舍人则连夜赶回交差,是以当晚朱大明就知道了孙承宗已到京,而且已经接受了新任命的事情,心里顿时一块石头落地。

    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孙承宗就是朱大明刻意栽下的第一棵梧桐树,他的起复,会给一批真正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以信心和希望,然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逐渐聚拢到朱大明的身边。

    所以第二天上午,文华殿的小朝会刚刚结束不久,王承恩就来报告,说新任兵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孙承宗,在乾清门外请求觐见。

    朱大明连忙让王承恩把人给引进来,不大一会,孙承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