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圈圈

    第三百二十六章 圈圈 (第2/3页)

三郎为姑娘们的好心思罢,既然平添了做卫生巾的收益,其他地方的楼馆又岂能不领情?何况还是个得名声的好事,因此,这秦楼楚馆姑娘们办的慈幼局也都遍地开花了。

    京城的慈幼局便是由秦时楼挑头了,不过没办在京城里面,而是在郊外找了片地方,离水云庄不远,人家开封府也开明的很,并不认为到时候姑娘们开的慈幼局比官府办得要好就是掉脸面,人家做善事难道都不给么?那片地还是官地,干脆开封府连地价都没收了。

    谢大娘忙啊,反正秦时楼现在生意惨淡,官员三年不给听乐,又在天子脚下,别说挂着职差地正经官儿不敢上楼来听乐,就是那些贵介公子们,又有几个不是戴着什么郎啊,使的名义官,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来,于是谢大娘干脆便叫月娘帮着料理秦时楼的大小事务,自己专心打理慈幼局,还要经常接待别地地方来取经的姐妹。

    说实在话,那卫生巾不过才刚开始做,要论进益都还谈不上,可京城的慈幼局就比江宁地规模大多了,而且效果也要好,收的小儿都过千数了,你想想一千多张嗷嗷叫的小嘴,有多少事情等着忙呢。

    秦时楼现在也没多少进项,幸好李清被赶出了京城,可水云庄却是不尴不尬的很,都不知道算谁的,因此谢大娘一狠心,反正管事的还是柳七和张管家,干脆把庄里的钱都拿出来使唤,这次到江宁,还正好给李清解释一番。

    这么做可全是为了李清,不就是因为名声不好才被赶出京城的么?咱实实在在的做个大善事,到时候把名声传扬开来,再托哪个官儿到朝堂上一提,兴许就这么顺水推舟的让三郎回京城了。

    要说谢大娘这心机是没得说的,放在后世绝对是商界女强人,李清那水平要差十万八千里了,这不收到第二批做好的卫生巾,人家谢大娘可聪明,眼睛才不盯在眼前利益上,不要说宫里

    都让姑娘们上门去送,不收钱,只是言语间透露秦楼楚馆办了个慈幼局,夫人娘子的要是有空,便去看看捧个场就好。

    东西好用还不收钱,捧场的人可就多了,都是女眷啊,话说女人们地爱心那是一帮臭男人没得比的了。瞧见那么多待哺的小儿,还说是没爹妈要的,自然要心软,这心软了人就善了,当场摘珠花、脱首饰的就不在少数,更多的随后就打发人送钱来,甭嫌少,就当做个善事吧,这实事哪是吃斋念佛比得上的?救人一命,可造七级浮屠呢。

    说实话这收的钱可比卖那些卫生巾要多哪去了。何况有些个高门大户的女眷是接伴来的,这善心地表现都存了比高低的心思。居然一个户部侍郎的娘子就送了二百贯,咱家可是侯府,少说也得五百贯,不这样怎么显得出地位!

    谢大娘也不贪心,除了留一部分钱准备送回江宁,其他的钱还都分了出去,西京南京的楼馆都分了不少,这钱就做办慈幼局和做卫生巾的开销罢。

    还估摸着这慈幼局的名声要过一段才能显现出来,正好收到信,说江宁楼船要进京。而且李清还要露一手,谢大娘哪有不上心的?而且因为弄这卫生巾的事情,谢大娘已经言明只要是烟花中的姐妹个个都能得好处,因此京城里地姑娘们更是齐心的很了。又加上高公爷带着逍遥会地一帮公子哥儿兴风起浪,离楼船进京还有三天,京城已经是无人不知道到时候虹桥边有大热闹可看。反正那一天京城里是万人空巷,届时还在城里乱晃悠的人,连路上的狗都会鄙视他。

    当时的热闹场面谢大娘可不愿意说,人家还正为这个生气呢!

    本来云三娘写了封信要小白将军转交给谢大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