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王钦若的心思

    第三百三十八章 王钦若的心思 (第2/3页)

出门带钱的习惯了,要背个褡裢在身后,怎么拉风的起来?

    当然银子也就是个看看,多看几眼也不会生下小银子来,激动一下就完了,李清之所以对待这些财物这么平淡,是因为王乾元已经和他交了底,这几十万贯也就是明面上的数字,私底下还有很多会偷偷送来,否则给人看见了,还不说他老爷子是个贪官啊。

    可他老爷子的确就是个贪官!为了给自己的小儿子长见识,一出手就是二百万贯,还说初开始要低调行事些,规模不要闹得太大,那意思就是以后假如不够用了,咱还可以要!

    不过李清并没有象后世的粪粪一样那么心理不平衡,商贾商贾,真的很富么?那是后世里咱们穷而已,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最富的永远都是官!难道和绅也做生意?殊不见胡雪岩的下场?另外呢,见识过石小公爷和高小公爷的出手后,李清一点都不觉得王钦若有多贪。

    封建王朝家天下,那些皇亲国戚才是真正的有钱人。

    手头上没有张管家,再说行宫也不是他李清自己的地盘,所以李清粗粗看了看,就让谢大娘领着甘十三娘把这个东西都收走了,白白辜负了吴都头的苦心。人家冀国公本来就说这些东西捐给慈幼局的,莫非咱李清抱着这些东西睡觉?

    还让吴都头郁闷的,是那个大娘子一直面沉如水,看见这么多财物连笑容都没一个。眼神还很是鄙视。非常有视钱财如粪土的味道,靠。吴都头心里还暗骂了,这什么世道,还不喜欢?不喜欢你给我好不!

    假如王钦若只给这么几十万贯,李清怕还是有些沾沾自喜,可一出手几百万贯,莫非真当自己舌头能灿莲花?就是灿莲花了,也不该值那么多钱;其实现在李清都有些明白了,人家谢大娘说地对。这摆明他李清是送上门给王钦若忽悠的,估计即便他不说需要用钱。人家王钦若也能找理由送给他!

    级别不一样,久在官场里的人,心思怎么会和普通人一样?

    老实说,王钦若不是见了厢军在京城里表演受了什么启发,而是厢军的拉风让他想起李清来了。要细说王钦若地心思。怕还得从十几年之后说起。

    据言,宋仁宗道“钦若久在政府。观其所为,真奸邪也!”王曾答称:“钦若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时谓之五鬼。奸邪险伪,诚如圣谕。”这就是宋朝五鬼之说地来源;且不论这其实是元朝人编撰的,就当这件事情是真地,王曾于天圣七年被刘太后贬去青州做地方官,一直到明道二年刘太后去世,才被召回朝廷任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假如他和宋仁宗有过对话,当是明道二年之后的事情了,他所说的时谓根本就不是时谓了,其时王钦若已经死了八年,而陈彭年死了十六年,刘承死了二十一年,五鬼之中,唯有丁谓在海南岛上吃荔枝,已经是年近七旬,其他人早已做古,可为什么宋仁宗会想起王钦若来呢?那会是刘太后当政,王钦若死的时候,他才是个十岁出头的小孩,他哪会“观其所为,真奸邪也!”

    所以究竟是谁把这些人翻出来说事,实在是不好说清楚了,再一看他们的籍贯,陈彭年和王钦若是江西人,刘承和丁谓是江苏人,而林特是福建人,清一色的南人而已,而且这五人里,除了丁谓和王钦若名气大一点外,其他三人其实就没干过什么大事情。

    再说说他们究竟干了什么坏事而被称为五鬼的?以王钦若为例,后人根据不过总结出四条,一曰投机取巧,邀他人之功为已功;二曰迎合帝意,大搞荒诞无稽地迷信活动;三曰挑拨离间,谗语伤人打击政敌;四曰金蝉脱壳,嫁祸于人;有罚归咎他人等。

    这四条里,除了第二条之外,其他的难道不是官场里地通病?不是千百年来大多数为官者的行为准则么?

    究竟是谁在算计谁,这已经无关紧要了,问题是为什么要翻出来说?丁谓和王钦若干的最叫后人不忿的坏事,怕就是算计了寇准,可寇准也已经死了十年,王曾是要为他出头抱打不平么?

    这又得扯上另外一件公案了,就是民间盛传的“狸猫换太子”,刘太后一死,宋仁宗正在伤心,招集群臣商议怎么给刘太后进谥号,这一下群臣一下子全表现出来了,纷纷跳出来告诉仁宗,那刘太后根本不是他地生母,没资格要谥号地,而八王赵元俨甚至说仁宗的生母李氏是被刘太后毒死地!

    这还了得!可想而知宋仁宗当时的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