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扰梦者谁

    第三百四十八章 扰梦者谁 (第2/3页)

京城,她就要寻短见的,再说一祯这样的好兄弟就和他只个分道扬镳的交情了。

    怎么办呢?

    可哪有时间让他细琢磨啊,水云庄现在本就算是皇家的行宫,人家要进来,根本轮不到通知谁,现在太后还就在专门给小天子驻跸的朝天阁里坐着呢,随同人并不多,否则也不算是悄悄的,太后是到了水云庄里面,才打发人来叫李清,而且那人还不陌生,就是李清老惦记着要打劫的王曾。

    王曾也算是大宋地名臣了,别看也是苦出身,小小年纪就说自己“平生志不在温饱。”曾咏梅花诗:“未须料理和羹事,且向百花头上开。”这话还真不是乱说的,二十来岁便取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连中“三元”,证明人家这诗不是光写的口气大;后来也一直在京为官,平时寡言少笑、端厚持重、进退有礼。

    不过要说李清老想打劫他,的确是有几分道理,人还真是按群分的,既然是端厚持重了,那就绝对看不上李清地放浪不羁,而且王曾被王钦若狠狠的收拾过,好好的参知政事,被罢为礼部侍郎,还被赶出京城到应天府做知府去了;后来为了太后临朝,又和丁谓吵个没完,其实王曾是反对太后理政的,现在丁谓的倒台,王曾于其中出力不小,现在人家可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一个实握皇权地太后,一个当朝宰辅,李清觉得自己腿肚子都发软,可想不见哪由得他啊,走在路上脚步发虚地很,让后面看着的安小哥只想上去扶一把,可那院子现在有太后在里面,别看平时可以乱逛,现在不蒙召谁敢乱闯一步?地确不象是来拿人的,随侍的人并不多,可李清知道暗处肯定还有人在,比如昨天好好招待的那几个侍卫。现在没准就躲在哪个角落里乐呢,黑心肝啊,枉咱昨天叫张管家拿最好地酒,安排最好的厢房了。

    究竟是先答应下来咱再寻机逃跑呢,还是先死不认帐?都还没等想好,李清就走到朝天阁下了,王曾正在阁下面等着他,神情有些恍惚,李清也就冲王曾拱拱手没做声,这王曾看起来有些面善。想不起什么时候见过面,不过李清也没想上前套近乎,因为谢大娘说了,自己和人家儿子吵过架,那不用想,多半自己骂赢了,骂了人家儿子,现在扑上去猛抱腿怕都不管用了。

    王曾今天未着官袍,一身雨过天青的常服。四十来岁光景,颌下短须,只是面目清俊。一副老帅哥的派头,不过板着脸严肃的很,让李清直叫可惜,就这容貌进了秦楼楚馆,肯定会大受那些喜欢成熟味男人的妹妹追捧。

    王曾也在暗地打量李清,其实他早就见过李清了,当初水云庄操演,龙翔军大破龙卫军那会他就在台上坐着,不过传闻中的李清行径和他的性子可有天差地别,所以从没和李清近前说话。

    只是今天李清冲他只拱拱手。反叫他心里颇有些赞许了,因为他自己就是个不喜阿谀奉承的主,向来喜欢和上官梗着脖子硬干的,连太后地帐都不怎么买,否则怎么会后来又被太后借故打发去了青州呢?

    现在丁谓倒了。他居功甚伟,又贵为宰执,一时京里在他面前献殷勤的还怕少了?他哪知道李清是因为自己参与了拐骗良家女子的勾当,心下惴惴不安才忽略了礼数,要是他现在冲李清展现个和善的笑容。那李清肯定立马腆着脸凑过来嘘寒问暖了。

    现在可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别看李清以前在京城里也喜欢和官儿乱吵架,当初就他一个人。要死鸟朝天的,大不了就当自己掉运河那会因公殉职,现在不同了,都有下一代了,可不能自家的孩子一出来也是贱籍,叫人看不起。

    还真别太介意这礼数,以为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