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意外的作用

    第三百五十六章 意外的作用 (第2/3页)

面在想解决办法,就这么想起李清当初在水云庄的胡闹来了,别的好处没记住,刘叔倒想起李清说过,那玩意可以一放一两年不坏,现在不就要这个么!

    当然刘叔不会和李清一样笨的去炒面粉,他买的可都是小麦呢,现在可没有后世的粮店,卖出来地都是一袋袋面粉,而是家家都有磨,吃多少磨多少;而刘叔的试验就顺利多了,才不会折腾得一脸的白灰,弄出来就简单了,咱大宋现在猪肉便宜,油脂就更廉价了,刘叔叫人从洛阳等地买来,这活可是男女老幼都能干的,支开了锅把小麦炒熟,磨好再用油脂合了,放上一点点盐,还弄了石碾压成形,随便往库房里一放,还真就三、五个月不会坏。

    本来并不是什么生财之道,因为这东西除了顶饿外根本就不好吃,拿去卖钱绝对亏个底朝天,就是到了现在,压缩饼干为清风寨捞了很大的进项,别说谢大娘在京城不知底细,连长安人都不清楚这是什么东西,随便啃口热馍也比这玩意强啊。

    可在边关就是两码事了。

    首先是被常过来看看的延州边军知道了,那些个将领平日可以吃好的,一般小兵可就不行了,还不就是几个干馍打发,要是行军在外那馍放久了,味道还比不上压缩饼干呢。

    而石元孙却是发现了这压缩饼干在军事上的作用,大军野外埋锅做饭的时候,也正是最容易被偷袭的时候,要是都带着这玩意就方便了,急了连热汤都不用,就凉水就行,还可以边走边吃,并且易携带还不霉坏,这对行军打仗可是太有利了,于是大笔一挥,延州诸路边军一半地军粮都改成压缩饼干了,还给取了个名字,叫着“行军饼”。

    供应商当然是清风寨了,咱大宋人厚道,再说人家石侯爷可没兴趣折腾这小买卖,可对清风寨来说,这就太重要。因为石侯爷给的折算是按咱大宋正常供应军粮的折算,运输途中的损耗和霉变全在内了,合在一起就六成多一点。

    换在后世得叫来料加工项目了,而且设备投资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并且劳动力是老少皆宜,这无疑给了清风寨一个大进项,又在石元孙的强力推荐下。因“行军饼”又的确有军事上的价值,很快陕西五路便有四路的边军一半军粮都换成了“行军饼”,并且小兵们也愿意吃这东西,管饱啊,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咱大宋地边军是供给制。别说军服兵刃,连烧火用的柴也是折算了钱在里面,你蒸个馍煮个面条得烧多少柴?这东西好,煮口热汤就行,省柴薪钱。

    清风寨就是这么一下子兴旺起来了,连乞颜人后来送来地马都不卖了,一律拉磨去。现在算下来这几万人就是不种田,清风寨折算下来的粮食也可以自给自足,并且还能有赢余,钱一有多,做事就顺利了,力壮的筑城,妇孺老弱做行军饼,连毛孩子都能赶马拉磨,清风寨便在去年年中大功告成。

    李清听了这经过笑得合不拢嘴,得意的冲安小哥挤眼睛。话说当初叫你吃你还埋怨咱虐待你,现在知道咱多有远见了吧?

    可这得意还早了些呢。

    因为“行军饼”真正地位高的,是在游牧民族那边。

    甭以为放牛赶羊地就天天吃肉,因此身体就特别强壮些,笑话了,要这样,他们也用不着老到大宋来抢东西了,其实游牧民族地生活清苦许多,那牛羊哪一个不需要耗费时日才长得大的?他们地主食也是植物淀粉类居多,而且还没有小麦那么好。都是燕麦、荞麦、高粱、青稞这些粗粮。

    即便再过一千年,到了号称现代的后世,也只敢说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都没说家家都能吃上白面馍,何况千年以前?

    “行军饼”当然是乞颜人带过去地。在契丹和党项那些普通百姓眼里。这白面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