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都没死

    第三百七十八章 都没死 (第3/3页)

成个粽子。

    虽然失血过多。但刘叔、安小哥他们以前都和李清学过简单地救护,知道裹伤地绷带要用热水煮过才行,而且天气又寒冷,这么大地创口没有引起严重地感染。那算不是幸中的万幸了,李清因此而没有挂掉。

    等到党项人撤了兵,和延州通了消息,一听说李清受了重伤,石元孙把延州城里的所有地郎中几乎全请了来。更不提什么好药材了,只要用的上,而延州城里的那些百姓士绅倒还记得这么个李三郎。有不少人把自己家里珍藏的上好人参、鹿茸全送了来。

    倩娘自己也颇通药石之术,她爹当年还是京城里的御医呢,只是见李清失了这么多地血也有些乱了方寸,由着那些郎中给李清灌了好多人参、鹿茸进去,还好也没过分,李清也命硬。尽管虚弱的人事不醒,但好彩没伤着内脏,还就这么缓过来了。

    但虚不受补,倩娘也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那会李清气若游丝,不用人参用什么呢?那年头也没有输血这一说啊。结果弄得李清老是一身汗,房间又烧了很多火盆,没一会就让汗湿透了。

    扎李清那一枪的人是清风队里地,投清风寨不过半年光景,只是一口的宋话,摸样也象宋人,马术精身手又好。刘叔正是缺人之际也没怎么怀疑。而且做事也很尽心卖力,虽然李清怀疑寨中有党项人的内应。但的确没有一个人想到这个人会是。

    其实那人应该说是个汉人而不是宋人,因为人家祖辈很多代都生活在定难这个地方,那会大宋朝还不知道在哪呢,党项人在唐朝起便名正言顺的在定难居住,所以那人不能算是背叛了大宋,相反人家受了李元昊的恩,对党项人忠心地很。

    宋朝又不曾创立自己的文字,而定难五州凡有条件能读上书的,这内容形式也和大宋这边没有任何区别,而且太宗朝曾有一段时期定难五州就归了大宋,百姓互通往来,因此能说一口流利的宋话那也并不难办到。

    其实历史有很多细节是后世喜欢鼓吹大汉族主义的愤愤们不太注意的,比如石敬塘不曾认贼做父,因为他就不是汉人;再比如党项人掠宋人为奴,其实也是他们地习惯,要知道他们没立国前还处与奴隶社会时期,自己两个部落之间开战,掠来的党项人也一样是当奴隶看待;另外再比如那个“铁壁相公”李士彬,他开启了宋朝对西夏屡战屡败的先河而被人骂得臭名昭著,其实他并不蠢,相反还很厉害,李元昊很忌讳他,而李士彬之所以会中诈降计,因为他本身就是党项人,而且还是李元昊的亲戚,自己的族人来投奔他,他能闭门不纳?

    再者李士彬不是没起疑心,他数次向朝廷上奏请求将这些党项人另觅别处安置,可延州知府嫌麻烦,而朝廷打着“以夷制夷”的主意驳回了他的请求,才最终酿成惨剧。

    可惜金明寨中十万归属羌人和归属吐蕃人,大多弓马娴熟,一掉头又和宋军开战了。

    当然徐指挥使不可能知道那么多地历史细节,他对那个刺客是恨恨不已,尽管刘叔和慕容一祯他们刀枪并举,当场把那个家伙剁成了肉块,但徐指挥使还是气愤难平,好端端地一个宋人,怎么会对蛮夷那么尽心?不明白那个情况下一出手自己必死么?

    李清也不明白,因为那的确不是行刺地好时机,要杀他李清机会多着呢,守夜的时候他常打瞌睡来着,还专爱找阴暗的角落猫着,那会偷偷下手谁能发现的了?假如是难把握时机,他住的地方可不是秘密,能进清风队的自然身手好,就是堂堂正正的单挑李清怕也不是对手的多,为什么那会下手呢?

    咱那会说了什么?咱不就是说李元昊被咱炸死了么?难道这是李元昊的死士?要是死士那更应该早下手才对。

    当然这真相很简单,不过李清是绝对不会接受的,因为就象当初他打猎被围却侥幸拣了一条命一样,要谢的还是李元昊,人家说了,要生擒李清好卖钱呢!

    一说起李元昊派的内应,有个事情李清却是很急于知道的,“徐大人,可曾探听到党项人的消息,那李元昊毙命不曾?”

    徐指挥使却是满脸堆笑的大摇其头,把李清闹个云山雾罩,啥意思啊,李元昊没死你哪门子高兴的这是?难道你也是党项人的内应么?

    “快说啊,那李元昊究竟死了没有!”李清急得高声叫道,话音才落,门外却传来一阵轰然大笑。

    我写战争场面的确不行,本来想把这段写得狗血四溅抒发点豪气出来,可怎么写自己看着都象狗血,再者打得豪放就得死人,杀人一千自损八百么,可咱小鸡肚肠,实在舍不得让谁死,再说李三也就是一胡闹人,改了又改还是写成这样了,诸位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