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2章 孩子—教育二

    第1452章 孩子—教育二 (第2/3页)

朝历代的皇帝相比,允熥不仅从税赋上注重减轻百姓负担,而且亲自关心如何采用其他办法改善百姓生活,包括推行新的种地法子等等,历朝历代的皇帝从来没有这样做过的。文垣的称赞并不过分。

    “外番的百姓若是能够变成大明治下的子民,对他们是好是坏?”允熥又问。

    “对他们自然是好事。”文垣又回答。

    “所以说,不论父亲的本心如何,最后之结果,都是外番的百姓受益,是否如此?”

    “是。”

    “所以,文垣,父亲怎么想,并不重要。”

    允熥紧紧盯着他,说道:“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人做了什么,除必定导致他们原本的目的以外,定然会导致一些其他事情。父亲打算征伐印度,确实为了掠夺印度的财富,分封藩王,但这并非所导致的全部事情。在父亲派兵征伐印度后,必定还会导致其他事情。”

    “父亲举个例子。某人因要复仇,烧了他仇家的房屋。这一做法,不仅会毁掉他的仇家,也会导致其他事情。尽管他仅仅是在仇人家的房梁上放了一把火,但由于被放火的梁柱连接着其它段,仇人的房屋又连接着其他房屋,最终可能导致一场火灾,这场大火灾不仅仅焚毁了他的仇家,而且使许多别人的财产都变成了灰烬,甚至还有人会被烧死。”

    “如此后果,或许并不是要复仇那人的想法,但却导致如此后果。而且,此人必须为此承担罪责,受到律法惩治,并不因他本来并没有酿成酿成火灾之想法,就放过他。”

    “那么,反过来,父亲出兵征伐印度,虽然只是想要掠夺印度的财富、分封藩王,但其后果,却使得兵灾过后当地的百姓生活得更好。”

    “所以,父亲如何想并不要紧,要紧的是父亲如何做的,而且在达到目的时,又导致了怎样的其他结果。如果这些结果是好事,那父亲做的就是对的。周代加封诸侯于国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