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 中产阶层

    第333 中产阶层 (第2/3页)

    “刘邦和朱元璋绝非特例。”

    “假设华国象征突然崩溃,也肯定会杀出新的草莽英雄。”

    “这位未来的草莽英雄,此时此刻,或许在咒骂共和国怀念前朝,或许在地方派出所当差,或许在赤脚走遍全国传教,或许在街边小店卖鞋,或许以红三代身份在内阁旁听国家大事,或许在海关犯险走私违禁品,或许在地铁门口向路人乞讨,或许在边疆以民族人身份为帝国镇压不顺,等等。如果再算上一众从龙之士,英雄豪杰可谓遍地都是。”

    “英雄豪杰一直都有,只是当世没有给他们化虫为龙的历史大势而已。”

    “市场经济扭曲之后的价格,并不能百分之百反映一个人的能力。同理,而今的社会地位排序,即使拥有不错的自我调节能力,它也不是不可动摇的。也即是说,你月薪三万,我月薪三千,并非我们的价值真地有鸿沟之别,而是社会体制或者说全球国际秩序为我们制定的价格地位。那些有机会成为开国太祖的豪杰,现在混的并一定比你好。”

    “注意到价格扭曲价值的社会运动家,都在努力尝试建设一套更公平更公正的价格体系。从奴隶主义到社会主义,说到底都是为了减小波动空间,让一个人的价格更匹配他的价值。”

    “回到最初的话题,与谁平等悖论。”

    “穷人大都希望和富人平等,因为平等意味着价格增高;富人则不愿意与穷人平等,因为平等意味着价格衰减。当富人是绝对少数而穷人是绝对多数时,穷人聚集起来的怒火往往能够轻易而举撕碎富人的安静祥和,这样的社会认知很难从容有序。可是,如果富人成为多数呢?”

    吴静怡本来已经听得昏昏欲睡,骤然听到“富人成为多数”论调,不禁呵呵笑了起来。

    富人怎么可能成为多数。

    成了多数,还那叫富人吗?

    富与穷对比,不是看财富总量,而是看财富占比,即使一名现代人吃的穿的比古代皇帝还好,他也照样被大家视作穷人。

    吴敬忠:“你觉得好笑?”

    吴静怡:“我突然来了兴趣,你说说富人如何成为多数?”

    吴敬忠:“富和穷是相对概念,有种富是感觉中的富。”

    “举例一种最简单的手段。假设一万人的群体的总财富为1亿元,人均财富应该是10000元,低于1000元的是穷人,高于10000元的是富人或者说相对富裕者。与此同时,有一百名最富的人拿走9000万元财富,剩下的9900人只能均分1000万元财富。即使把其它8900人贬为一无所有的奴隶,也才制造出1000名不穷不富的小民。如果剥削这样残酷直白,如果9900名大众意识到1%的人拿走了99%的财富,如果9900名大众意识到他们赢得得到人均10000元的财富,民众有极大概率团结起来反对1%。”

    “可是,这100人比较聪明。”

    “100人决定换一种方法计算社会总财富,用一项又一项复杂公式告诉你,社会总财富不是1亿元,而是只有区区500万元。既然财富只有500万元,人均财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