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 唯器与名,不可假人

    第084 唯器与名,不可假人 (第2/3页)

并行运算的限制和攒机式超级计算机的缺点。经研究,限制攒机数量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功耗。功率和发热问题,导致人们不能无限制堆积CPU制造超级计算机。于是,超级计算机研制者不再追求单颗核心的高性能,转而综合考虑功耗节电等问题,IBM今年宣布研制成功的蓝色基因(Blue_Gene)超级计算机,即是该理念的作品。魏东生把这时代命名为节能时代。

    2003年底,IBM的蓝色基因,刚刚掀开节能时代的高潮。

    而魏东生祭出的“寒武纪2004”,却是节能时代之后的异构时代作品。

    所谓的异构,最简单直白的印象,就是CPU搭配GPU。异构时代之前,譬如筹备当中的“曙光4000A”超级计算机,基础芯片全部都是CPU;异构时代的超级计算机,譬如未来大名鼎鼎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搭配GPU是形象概念,其背后的技术储备便是异构计算。

    2003年底,异构计算尚未得到战略级重视。

    说起来,异构浪潮的开端,应该追溯到Cell处理器。

    早在2001年,索尼宣布聘用IBM设计PS3游戏主机的处理器“Cell”,称Cell运算能力将达到史无前例的每秒一万亿次浮点计算。当时,外界的第一反应就是,索尼、IBM这俩货又在吹牛逼。2001到2003年,Cell至今尚未完成设计,舆论也就慢慢忘记了Cell项目。

    魏东生却知道,Cell项目未来是成功的,异构计算也是可行的

    异构计算是未来的大势。

    因此,魏东生扮演前进半步的天才,拿出异构计算式结构的超级计算机设计方案。

    如果一切顺利,“寒武纪2004”将会掀起异构计算浪潮的第一浪。

    如果魏东生只用嘴巴说CPU和GPU可以搭配一起,肖磊极大概率一笑了之。类似的念头,其实早有舆论进行夸张式宣传,说可以利用GPU特性研制个人超级计算机;便是异构计算概念,也早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产生。然而,概念到理论,理论到实际,之间隔的何止是千山万水。魏东生的厉害,不在于提出异构计算式超级计算机概念,而是凭借其扎实的抄袭或者说借鉴基础,提出了可以实施的详细理论。

    如果魏东生的设计方案漏洞百出,前瞻性再高,肖磊也很难真正重视起来。

    超级计算机研制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谁有闲心情听一名高中生的白日梦臆想。在这异构计算浪潮尚未起伏的时代,不是谁都资本耗费财力和精力完善异构计算框架。魏东生的设计方案完整齐全且找不出来关键错误,切切实实指出了一条方向,肖磊才会如此震撼“寒武纪2004”这样前所未见的异构计算式结构超级计算机。

    魏东生坦然面对肖磊的质疑,微笑说:“已经说了,我就是‘寒武纪2004’的设计者。如果你不相信,如果你有问题,尽管来问我。”

    耳听魏东生如此自信的铿锵话语,肖磊愣了愣:“真是你设计的?”

    魏东生:“你且来考考我。”

    肖磊犹豫数秒,耿直性格直面魏东生,指着某处解决方案:“这里为什么这样设计?”

    魏东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